公告版位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語出《論語》里仁第四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迦畢試國(Kapisa,今阿富汗西部喀布爾河流域一帶)北方興都庫什山脈(Hindu Kush),山頂終年積雪,故又稱大雪山。其中一頂,上有水池,當地土著向它求雨求晴都很靈驗,原來此水池並非一般水池,池中居有龍王,又稱龍池,正所謂「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雜寶藏經》中的這個公案,讓我們瞭解持戒所感的威德力,能攝化眾生,自利利他,持戒的功德殊勝。我們更當發願倣效古德,持守淨戒,時時起善念。不僅身行清淨,也使得意念清淨,於事於理都能落實。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3 Mon 2012 15:45
  • 戒香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回,佛陀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

   當時尊者阿難獨自靜坐思惟佛陀的教誨,他想到:「有三種香氣,只能夠順著風的方向飄香,卻不能夠逆著風的方向飄散香氣。是哪三種呢?就是分別從植物的根、莖、花等地方發出來的香氣,這些香味只能夠順著風才聞得到,逆著風是聞不到的。但是,有沒有什麼香味是不論順著風或逆著風都可以聞得到?這個問題恐怕也只有世尊才能回答,不如現在就去請教世尊。」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梁武帝,梁武帝一生所修的布施誰能比得上?他當時­以他的權力、以他的威勢護持佛法,建造寺院,歷史上記載四百八十座。平常我們佛家常講,建一座塔、塑一尊佛像,福報就不可思議,何況他建造四百八十座寺院,你就想到他造佛­像有多少;一個寺院裡頭總不能說供一尊佛像,他造的佛像、菩薩像多少。布施供養出家人,他是非常喜歡人出家,人出家了,他一定布施供養,書本裡頭記載幾十萬人,這個福報多­大!為什麼在晚年還遭遇種種不幸,好像跟經上講的不一樣。福報決定是有,他的業力沒能轉得過來,這是什麼原因?心量不大,沒有智慧,這是佛家常講的修福不修慧,他修的是財­布施,法布施好像也有,但是總是缺乏智慧,心量不夠大。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然 整理

(http://www.epochtimes.com)

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報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成語“結草銜環”的典故不僅向我們講述了成就這美德的兩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是一亙古不變的天理。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閻浮提國有一個國王名叫月光。他的國家疆域遼闊,境內有數不盡的高山大川,諸侯屬國八萬四千。他治國有方,廣施仁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休養生息,所以有八十億個部落。他有一萬文臣武將,第一大臣名叫大月;他有二萬夫人和後宮佳麗,第一夫人叫花施,他有五百太子,第一太子叫戒賢。月光王居住的都城叫賢壽,賢壽城東西南北縱橫四百餘裏,城裏宮殿巍峨,亭台井然,都用黃金、白銀,瑪瑙、玉石築成,四面共有一百二十座城門,通衢大道開闊整潔。大道兩旁有四行大樹,枝幹挺拔,根探葉茂,有的是金枝銀葉,有的是銀枝金葉,有的是瑪瑙枝玉石葉,有的是玉石枝瑪瑙葉,璀璨輝煌。城裏還有許多寶池,也都以黃金、白銀、珍珠、瑪瑙砌就,池底鋪的細沙也都是七寶碾成。月光王居住的王宮,周圍長四十裏許,純以金銀珠寶鑲嵌裝飾,熠熠生輝,燦爛無比。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有個愚笨的人,沒有見過世面,對世間現象,雖充滿了好奇,但不能了解現象的底細。有一次,他離開了家鄉,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作客,主人因為是他的親戚,便非常慇懃的接待他。吃飯時,又特別為他做了幾道好菜,但卻忘了放鹽,因此,每樣菜都淡而無味,這位遠來客人,立刻表示出埋怨的樣子,竟不客氣地當著主人的面說:「你們燒的菜,淡而無味,怎麼能搬出來待客呢?」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禮塔因緣

 

佛世時,有一天佛帶了大眾到了大村落外的一處林間,停下來休息。佛陀請阿難為他鋪設一個坐位,佛坐在其上為大眾開示。佛陀問大眾:「你們是否想看到我前世時修難行苦行而留下的舍利嗎?」,大眾皆回應:「想!」這時,佛陀用手按地,此時,大地產生六種震動,那個地就裂開放光,然後從裂開處湧出一個寶塔。佛陀就右繞著這個寶塔,對寶塔做禮敬。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880998.shtml

三生石上舊精魂

我因推動「周一無肉日」,曾偕大愛電視台工作人員到「里仁」連鎖門市取鏡。當時半開玩笑介紹:各宗派的領袖都「目標清楚」,唯里仁的開山師父非常低調,他叫……側目一看店中文宣,我才確定地說:「日常法師」。

大愛的人想了一下,說:這位法師,應該和我們慈濟有一點關係……嗯。

「日常法師」?我突想起羅姓友人的信,心中一震:莫非這位日常師父,就是故人?

 

日常法師。
(圖/福智教育園區提供)
會有一種人,只見一面,但直到現在,三、四十年了,經過初會地,還時時讓你想起他嗎?

 

會。我經常開車經過新店寶橋路,往往不自覺想:那個山中精舍在否?我會去找他嗎?找得到嗎?

幾十年前,三個高中小毛頭,在課業壓力下於新店大坪林山區翻山遊走混盪無緒。路過一片竹林,我們練習用竹葉做成小船,放它在山中小澗漂游,玩完小船,一不小心抬頭,眼簾豁然出現一座與世隔絕、雅致小巧的精舍。

寶橋路、木新路車聲,遙遙依稀可聞,但不會有人知道,這裡有個精舍。

而,像電影一樣,一位俊朗沉靜的「青年」,就站在精舍高階,對我們微笑。

他是成大畢業的。我們吃驚不小。那個年代能讀大學已非常不易,社會上,普遍對「佛法」一無所知,但,他已大學畢業且出家數年。

我仍記得住他大部分的講話。什麼「修佛一年,佛在眼前;修佛三年,佛在天邊」。我心想你高大俊美,足可匹配一位嬌妻,出家實在可惜,當時問他:你會還俗嗎?他回道──「九條牛都拉不回去的。」

我一生,沒再見過這位年輕法師。

另外兩個高中生,一姓江,一姓羅。羅先生前些時寫了信來:

○○:

昨夜上「谷歌」搜索,得知真因法師已於2004年圓寂,還清晰記得我們高中時到七張山邊佛堂,他一派閒靜,邊種菜、邊開導我們佛學入門,還教我們靜坐;佛堂小溪野薑花香氣襲人,那時精力無限,只是被聯考壓得透不過氣。我念政大大一時,曾和陳○穗及讀清大的楊○勳、交大的蔡○智一起到青草湖畔的美國佛教會譯經院找他,他在閉關中竟然破例出關接待,原來他剛好返台短暫停留,分手前還留給我紐約地址,相約有緣再見。

到德州念書的第一年暑假,我和陳○穗還有三位朋友從達拉斯開車環遊美國東半部,到紐約後由當地朋友帶路搭地鐵找和尚,還真的輾轉在Bronx區重逢,真因法師已用「釋日常」法號在美國弘法,離別時走了三個路口,倏然回頭還看到法師雙手合十為我們送行。年輕時心思繁雜無緒,來去匆匆,如今那一幕景象卻鮮明地在記憶中一再倒帶,這也是我和真因法師最後一次見面。

真因法師算是我佛學的啟蒙者,這麼多年來自己一直沒有任何長進,但法師已是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你到Google打下「釋日常法師」,竟然有一百五十萬則訊息,還有人以他闡述的「廣論」撰寫博士論文,維基百科也有「日常法師」的生平傳略,這麼多年來我竟然對他的行止渾噩不知,真是可嘆;他的舍利子目前供奉在雲林古坑的大悲精舍,當地有他生前創辦的「福智教育園區」。

下次返台,希望能找你們一起去雲林祭拜真因法師,給這夢幻泡影的人生畫下一個章節。

跟大愛拍攝回來,想到這信,我手腳發冷,莫非真的是老朋友?上網查證,天啊,日常法師,果真是那位「真因法師」!中宵垂坐,依稀浮現,當年他確實說過,大陸變色,他隻身由叔父帶到台灣,資料完全吻合。

雖再也沒見面,但當年一晤,我寫了一篇記相遇的文章,投刊在《新夏雜誌》。據法鼓山聖嚴法師回憶真因(也就是「日常」)的文章,確實日常法師跟印順老(慈濟證嚴上人的師父)伴學過,當年常替病中的印順老回友人信,真因也和淨空法師一起經營過「華藏講堂」,聖嚴法師本人則在紐約沈家楨居士等人所創大覺寺當住持時,和真因更是兄弟一樣地相融相處。

福智系統下,有慈心會,福智小、中、高學校,里仁連鎖等,規模非常宏大,只是非常低調。慈心會是政府最早授權作「有機認證」的單位之一,福智學校系統即將有自己的大學,而里仁被《天下雜誌》形容為「販賣良心和乾淨的事業」,門市已超過八十家。我其實早知福智系統,但實枉不知他們導師的大名號。

每年10月,徒弟都在林口體育館舉辦日常恩師紀念會,參加人數均超過五萬;去年會前,他的徒弟找上門來了,慷慨送我非常多書,讓我知道過去那座精舍叫「同淨蘭若」(蘭若,即精舍之意),也讓我知道更多這位徒弟口中的「常師父」的行誼。難得一位出家人,早在十六年前,覺人所非覺,一力推動「有機」概念,不悔地做著愛護生命和友善大地的工作。當年開創園區,散步時聽隨從說「這裡曾有白鷺鷥群,吃了農藥,一隻隻全死在田裡」,常師父默不能語,散步完回寺躺下休息,開始流淚,一直流,一直流,流到最後交代負責的徒弟:「以後我們福智村,絕對不可以用化肥和農藥,不管怎麼賠(錢),都不可以。」

慈心會推動有機農作,寶愛動物生命,及於螽蟴,留下很多感人事蹟。我開玩笑說:我很多作環保的朋友,一定很羨慕,因他們大都只能提出問題,無力解決問題,但慈心會轄下有幾萬、幾十萬龐大志工,什麼大公司董事長都可以拿起鋤頭下田,不但找出問題,連帶問題也可一併解決。

如果自幼即吃素的真因法師知道我這當年穿著制服見他的毛頭小子追隨驥尾,現在和他一樣,也做著推動素食、推動友善大地的工作,當會一笑吧!真的令人咋舌的緣分。當年他對我們說得沒錯:一切都脫不開因果。唐朝李源和圓澤和尚交往,十二年後仍不能相忘,遠道相訪,和尚隔世留下一首詩:「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這詩,每常縈我腦際。

 

【2012/02/06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三生石上舊精魂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880998.shtml#ixzz1lrA6eK9c 
Power By udn.com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