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有一天,佛陀走出王舍城,到多根樹村。村中有一個婦人名叫藏喜,她看見佛陀遠遠地走來,身影散發出如同太陽般的光芒,他的相貌莊嚴美妙。

藏喜心想:「世尊以前是尊貴的王子,捨棄王宮裡的榮華富貴,出家學道。如今以乞食維持生活,如果他來向我乞食,我應該將麵茶供養他。」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護法護教的須達長者,不但布施祇園精舍,平日也虔誠供養僧團飲食、醫藥等一切所需。但是掌管倉庫的老奴婢毘低羅,卻慳貪不捨,不信佛法,對經常來化緣的病比丘,感到十分厭惡。「我們老爺被出家人的法術所迷惑,實在很愚癡!他們常來要東要西的,那裏有修行!我來世絕對不要再聽到佛陀和比丘的名字。」毘低羅到處向人抱怨,而且還發了惡願。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勿以善小而不為」,布施的真正價值不在錢財,而在心念。以至誠恭敬的心歡喜布施,就算是微薄的一面明鏡、一枚金錢乃至一瓶水,亦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省思

一捧白石的恭敬供養,具足生生世世的殊勝福德;一念至誠的清淨信心,成就累劫累世的定慧莊嚴。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由學習及如所學習而通達之門無與倫比」。如《證道歌》中說:「是故我於不敗尊,贍洲二勝六莊嚴,所有教典細研習,不以偏粗為滿足。」這篇《證道歌》是宗喀巴大師自己寫的。他說「我於不敗尊」——彌勒菩薩,還有贍部洲的二勝六莊嚴;「二勝」就是功德光和釋迦光,是解釋、光顯戒律密意的兩位祖師。他對於這些所有的教典是怎麼樣地研習?「細研習」。有多細呢?一個字、一個字研習,然後上下貫通。是一遍嗎?不是。當你得出一個見解之後,就像法師帶你們複習一樣,就是問,你答;再問,再答;再問,再答,如果三次答案都不一樣,那就等於沒有答案了吧?所以在有答案的狀態下把自己問到好像沒有答案,然後再答出來,叫仔細地研磨;研磨得像粉末一樣,所有的疑惑罄盡無餘,全部滌除掉,這樣的一種細學法,沒有一個字他不懂的。所以「不以偏粗為滿足」,這個「偏」,就是指偏哪一個宗派;「粗」,剛才那個解釋就是細,粗就是大略一遍,一問似乎有點知道;再問,就不知道我知道得正不正確;再一問,我什麼都不知道了,這叫粗。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由受生之門而無與倫比」。這個主要是說,除了佛陀以外,沒有一位善巧者、成就的大德有出生菩提樹的史跡。大家都知道,從宗喀巴大師出生的那個滴落臍血的地方,長出了一棵白栴檀樹,就是菩提樹。這棵菩提樹一片一片的葉子之中,皆有自然生成的師子吼佛像,還有「嗡阿日阿巴雜那帝」——文殊咒。 

關於這一點,法尊法師有翻譯一部宗喀巴大師的略傳,說:「大師生已,截臍帶時,滴血於地」,就是大師出生剪臍帶的時候,滴血在地上。然後任運地就生一棵白栴檀樹,在樹葉上或者有獅子吼佛像,或有曼殊五字咒文,就是文殊咒。這個葉子越長越多、越長越多,咒也越長越多,「漸滿億萬」;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佛像和咒語,「遂名其樹曰:古本栴檀。」然後就在這兒建了寺,就叫「十萬身像佛寺」,就是塔爾寺。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科是「無等」的解釋:除了佛以外,沒有可以跟他比擬,所以是無與倫比的。那麼到底是怎樣的方式無與倫比呢? 

 

第一、「由化身本源之門而無與倫比」。祕密主的教言中說宗喀巴大師是一切諸佛的化現。祕密主就是金剛手,祂說是諸佛悲智力化現出了宗喀巴大師。也有人解釋說,一切諸佛的化現,其實就是文殊的化現。這個是化身門而無與倫比的,因為是佛菩薩的化現。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聽聞的時候,請大家注意——專注,耳朵在聽,心中也要跟著。如果你心中不太贊同所講的意思,開始先不要隨著它走,先往下聽。因為那可能是一個疑惑、不解,或者你不明白為什麼是這樣,可以把它留著,等到聽完之後再去想,不要因為有一個疑問就一節課都在想那個疑問。

今天很高興,我們終於開始能夠去做師父要我做的事情——跟大家一起學習《四家合註》。這本《菩提道次第廣論》,它的名稱原來是《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或《無與倫比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後來的人都認為後者比較好,就是《無等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或者《無與倫比宗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都可以。在這兩個不同的翻譯版本裡,我們選擇後者——《無等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當然這個「無等」一定不是宗喀巴大師自己這樣寫的,是後來的人寫的。 

在解釋《無等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邊,分六科。第一科解說什麼叫「無等」(可以翻譯成「無與倫比」),然後是「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分這六科來解釋。

 

問一、       《廣論》的全名分幾科來解釋?

問二、       宗喀巴大師的名諱前,加上「無等」是代表什麼意思?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殺生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條。不殺生戒要求佛弟子不能殺害一切有情識的眾生的生命。這些有情識的眾生不僅包括人類,也包括各種動物。佛教是慈悲為懷的宗教,慈悲心的最主要表現是悲憫眾生的痛苦,給予眾生歡樂。而奉行不殺生戒是培養慈悲心的最直接的實踐。佛陀對不殺生十分重視,並將不殺生戒置於五戒之首。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南北朝末期,在益州(今四川)某一處寺院中有倆位僧人,他們一個法名慧恭,另一個法名惠遠。後來慧恭到荊州、揚州一帶雲遊、修煉去了;而惠遠則選擇到長安學習佛經。歲月如梭,一轉眼三十年過去了,此時已是隋朝的天下了。當年到長安聽經的惠遠,已經成了一個精通佛教經典的僧人。他學成返回益州后,廣泛講授佛經,受人尊敬。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