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閻浮提國有一個國王名叫月光。他的國家疆域遼闊,境內有數不盡的高山大川,諸侯屬國八萬四千。他治國有方,廣施仁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休養生息,所以有八十億個部落。他有一萬文臣武將,第一大臣名叫大月;他有二萬夫人和後宮佳麗,第一夫人叫花施,他有五百太子,第一太子叫戒賢。月光王居住的都城叫賢壽,賢壽城東西南北縱橫四百餘裏,城裏宮殿巍峨,亭台井然,都用黃金、白銀,瑪瑙、玉石築成,四面共有一百二十座城門,通衢大道開闊整潔。大道兩旁有四行大樹,枝幹挺拔,根探葉茂,有的是金枝銀葉,有的是銀枝金葉,有的是瑪瑙枝玉石葉,有的是玉石枝瑪瑙葉,璀璨輝煌。城裏還有許多寶池,也都以黃金、白銀、珍珠、瑪瑙砌就,池底鋪的細沙也都是七寶碾成。月光王居住的王宮,周圍長四十裏許,純以金銀珠寶鑲嵌裝飾,熠熠生輝,燦爛無比。

 

  這一天。月光王坐在宮殿裏,忽然尋思道:“我在人世間,位至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呼百應,天下敬仰,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這都是行善積德所致。就好像農夫種地,春種一粒籽,秋收萬顆粟,若不鋤草施肥,豈能奢望秋收五穀豐登。現在我如果不繼續行善積德,豈能奢望將來水享榮華富貴。”

 

  月光王想到這裏,再也坐不住了。他召集群臣,對大家說:“我現在要把庫藏的金銀珠寶全都拿出來,放在全城一百二十個城門口以及繁華鬧市口,廣設佈施,隨天下百姓恣意領取。”說完,他又命令侍臣:“體們傳我的旨意給八萬四千個諸侯王,令他們也打開倉庫,佈施給全國百姓。”大臣們奉了月光王的旨令,在全城豎起金幢,敲起金鼓,廣貼佈告,曉諭天下。四海之內,八方上下的黎民百姓得到消息,無不歡呼雀躍,額手相慶。沙門、婆羅門、鰥寡孤獨,貧苦窮困的人們,扶老攜幼,長途跋涉,雲集城下。人們缺衣的取衣,缺食的取食,缺醫少藥的取醫藥,金銀財寶隨意領取,人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他們感恩戴德,無不稱頌王思浩蕩,讚美之辭,溢於衢巷,月光王英名傳遍天下。

 

  那時候,邊遠地方有一個小國,國王毗摩斯那是個陰險狡詐的小人,非常忌恨月光王。他尋思道:“月光王不除,我何時才能出人頭地,各聞天下。”他邀請國內的旁門左道出謀劃策,招募勇士,想伺機殺掉月光王。他請眾梵志入宮,每天擺下珍饈佳餚,百味飲食,熱情款待。三個月之後,毗摩斯那王開了口:“養士千日,用在一時,我請諸位來,有要事相求。我有一樁心事,深深的憂慮擾得我心神疲憊,寢食不安。只有你們才能解除我的痛苦,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了我的厚望,為我解憂釋難!”眾梵志紛紛問道:“陛下有什麼難事,要我們出力,只管吩咐即是。”毗摩斯那王說:“那閻浮提國的月光王,名揚四海,德服五洲,八方來附。我卻地處邊遠,位卑名陋,沒有絲毫聲威,不除月光王,我難以出人頭地,希望你們為我想條妙計。”眾梵志聽了,心中吃了一驚,都暗自思量:“那月光王仁慈善良,賑貧濟困,天下誰不敬仰,我們豈能殘害聖人,幹那千夫所指的缺德事。”想到這裏,眾梵志紛紛拂袖而去。

 

  毗摩斯那王又羞又惱,破口大駡眾梵志無情無義。又下令廣貼佈告,懸重賞聘募能人。告示中說:“誰能為我取來月光王的頭顱,將與他平分天下,還把公主送他為妻。”

 

  深山叢林裏,住著一個名叫勞度叉的婆羅門,聽說國王懸重貨聘能人,便高興地出山應聘。毗摩斯那王興奮地對勞度叉重申:“假若貴道辦妥這事,寡人決不失信。”勞度叉說:“大王快快替我預備路上所需之物,七天之後,我就啟程。”到了第七天,勞度叉向賢壽城進發了。

 

  不知何故,閻浮提國的都城內,這幾天連續出現了不祥的兆頭:街道開裂,星辰隕落,白晝陰霧,昏暗沉沉,狂風四起,冰雹霹靂,電閃雷鳴。各種鳴禽飛鳥,在半空中徘徊悲鳴,自啄羽毛;獅虎熊豹,驚慌亂跑,自撞自咬。八萬四千屬國的諸侯王夜裏都夢見月光王的金幢突然折斷,金鼓突然開裂。大月大臣夢見惡鬼掠去了月光王的王冠。全國臣民,面臨這種種不祥之兆,憂心仲仲,惶惶不可終日。

 

  勞度叉曉行夜宿,饑餐渴飲,這一天抵達了賢壽城。門神知道勞度叉居心不良來取月光王頭顱,心中憤憤不平,擋住勞度叉的去路。勞度叉無奈,繞城三匝,無計進得城去。天神想説明月光王,使他佈施圓滿,便托夢給月光王,對月光王說:“陛下曾發誓願,廣設佈施,任人求賜,決不違入所願。今天有一個求賜者,在城門口被門神所阻,大王既然立下誓願,就不該阻攔求賜者進城。”月光王恍然醒來,十分驚愕,急忙派大月大臣奔赴城門口傳旨:“不能阻攔任何人進城。”門神見大月到來,現出真形說:“被阻攔的人是勞度叉,受毗摩斯那王差遣,來求月光王的頭顱,所以我才沒有讓他進城。”大月聽了,憂慮地說:“若有此事,是國家的災難。但國有國法,王命難違,這該怎麼辦呢?”大月想,勞度叉求乞月光王的頭顱有什麼用,我用珍奇七寶製作頭顱,各樣五百顆,用七寶頭顱同勞度叉換取月光王的頭顱,他一定不會再要月光王的頭顱了。想到這裏,大月對門神說:“讓勞度叉進城吧。”他急急趕回去令工匠連夜趕制了一顆七寶頭顱。

 

  勞度叉獲准進得城來,直奔王宮門前,高聲減道:“陛下功德無量,喜好佈施,英名傳遍天下,所以我跋山涉水萬里迢迢而來,只為求取大王的佈施。”月光王聽說勞度叉到來,非常歡喜,急忙親自出宮迎接,施禮問道:“道士長途跋涉而來,十分辛苦,快快進宮歇息。你要求我佈施,隨你所願,國家、城市、妻妾、兒女、金銀、珠寶、車馬、騎象、奴婢、僕使,等等,只要你想得到,一切我都可以施給你。”勞度叉冷冷一笑說:“陛下所說都是身外之物,用來佈施,雖然也可得到福德之報,但不會弘廣;陛下若肯用自身肉體佈施,所得福報才會弘廣無比。我不遠萬里慕名而來,豈為區區財物,我別無所求,只求陛下頭顱,陛下若真心施捨,請把您的頭顱賜給貧道吧。”月光王聽了這些話,毫不猶豫地應允了勞度叉的要求。勞度叉急不可待地追問:“陛下既然已答應把頭顱施捨給我,請定個時辰吧!”月光王回答:“再過七天,我一定把頭顱施捨給你。”正在這時候,大月大臣令隨從挑著用七種各五百顆珍寶製作的頭顱,找到勞度叉面前。大月哀求勞度叉說:“請道士收下這七寶頭顱吧,這上面的金燦燦、明晃晃的珍寶每一顆都價值連城,你把它變賣,終生受用不盡,何必偏要求乞陛下的血肉頭顱呢。”勞度叉冷冷地回答:“我不要這珍寶,只要陛下的頭顱,這才合我的心志。陛下已答應施捨給我,你再阻攔也沒用。”大月大臣一再苦苦哀求,勞度叉終不為其所動。大月悔恨交加,悔不該放勞度叉進城,恨只恨勞度叉太殘忍無情,一時心碎氣絕,倒地而亡,死在月光王面前。

 

  月光王很傷心,下令厚葬大月大臣,但並沒有改變把頭顱施給勞度叉的決心。他命令立即派出八萬四千名使臣騎上八萬四千頭大象,火速趕往各諸侯國傳他的旨令:“七天后,我要把頭顱施捨給勞度叉,諸侯王若想與我告別,務請在七天之內趕到賢壽城。”

 

  幾天內,八萬四千名諸侯齊集京城。他們一起向月光王勸諫說:“江山社稷,賴陛下恩澤,才興盛水固;天下百姓,蒙陛下福蔭,才衣食無虞,陶然自樂。今天,陛下何故為一奸刁道士而棄國家社稷、黎民百姓於不顧、毫無憐惜之心呢?懇求大王千萬不要誤聽奸言,把頭顱施捨給勞度叉。”

 

  一萬大臣也五體投地,苦苦乞求月光王:“陛下一向憐憫臣民,何故一旦棄絕,以頭顱相贈外道?請陛下三思。”二萬夫人跪在階下,掩面抽泣著勸道:“我們妻妾女流輩,仰仗夫君,終身相托,夫君一旦棄我們而去,置我們于何地呢?”五百太子也跪在月光王腳下,拉著他的衣襟說:“我們尚未成年,還賴父王教誨、哺育成才,父王舍我們而去,教孩兒們如何自立於世呢?

 

  月光王聽了,對大家說:“你們不必多說了,你們雖言之有理,我豈能違背誓願。我自投生以來,已不知經歷過多少生生死死了。在地獄裏,一日之中,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生死死,不知其數。歷經灰河、鐵床、沸尿、火車、炭坑等等牢獄囚禁,又遭受火燒、刀劈、湯煮、炭炙等種種酷刑,死去活來,活來死去,水無福報。若投生在畜牲中,爭食相鬥,角力而亡,或被人宰殺,剝皮煎炒,供眾口食用,骨肉支離,碎屍萬段,也不知有多少次,結果也無福報。若墮落在餓鬼之中,烈火燒身,僅剩白骨,有時飛輪襲來,裁斷頭顱,斷而複長,長而又截,也不知有多少次。如此殺身,也無福報。若投生人間,為錢財女色,訴訟械鬥,互相殺戮;有時兩軍對壘,衝鋒陷陣,互相砍殺,填身溝壑,有時因貪婪、暴怒,癡情而被屠殺。這種生生死死,也不知多少次,結果還是沒有福報。現在我這污穢不潔的身體有什麼不捨得捨棄呢?捨棄污穢的頭顱,而獲得大利,何樂而不為呢?我把頭顱施捨給勞度叉,可以獲取功鎔,求得佛道。我若得道成佛,一定普濟你們超脫苦海。今天我的佈施將圓滿功成,請大家不要再阻攔!”大家聽了默默無言。

 

  這時,月光王對勞度叉說:“你要我的頭顱,乘這時候動手吧。”勞度叉回答說:“現在怎麼行呢,陛下的臣民們虎視眈耽地圍著我,我孤身一人,勢單體弱,無法在大眾面前砍下陛下的頭。陛下如果誠心誠意想把頭施捨給我,請隨同我一起到後花園去。”月光王囑咐臣民們說:“你們如果真誠尊敬我,愛護我,請答應我,千萬不要難為了這位道士。”說完,和勞度叉一起步入後花園。勞度叉又對月光王說:“陛下身強力壯,若道刀殺,受痛反悔,貧道豈不死無葬身之地。因此,我要把陛下的頭髮系在樹上,然後才好砍取。”月光王說:“既然我已把頭顱施捨給你,隨你方便吧。”

 

  於是勞度叉在花園裏挑選了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讓月光王跪下,把他的頭髮牢牢系在樹上,月光王說:“你砍我頭顱時,要讓頭顱落在我的手裏,你再把它從我手中拿走,這才算是我施捨給你的。”

 

  勞度叉舉起大刀,正欲砍下,樹神見了,於心不忍:如此仁慈賢明的國王,豈能眼睜睜看他遭人屠殺。於是樹神作法,使勞度叉頸脖被扭向背後,手腳被捆縛,鋼刀擲於地,絲毫動彈不得。月光王見狀,仰頭向樹神說:“樹神啊樹神!你若真心保護我,請成全我。我從過去到現在,已在這棵樹下施捨了九百九十九顆頭顱,今天再施捨一顆,就滿一千了,我的佈施就圓滿了,請樹神您不要再阻攔!”樹神無奈,只得解去法術。勞度叉恢復如故,便舉起大刀,寒光一閃,月光王頭顱離身,正好落在他自己手中。霎時間,天昏地暗,地動山搖,反復六次,天宮欲傾,瓊樓欲倒,上界天神聞訊紛紛下降,唏噓感歎,悲傷不已,同聲讚頌:“月光大王,以頭佈施,功德道行,今已圓滿。”這聲音響遏行雲,傳遍四海八洲。

 

  毗摩斯那王聽到讚頌,知道勞度叉大功告成,便歡呼雀躍,一會兒驚愕不定起來,最後心裂而亡。勞度叉挑著月光王的頭顱出城而去,眾諸侯王、大臣、夫人、太子、黎民百姓,無不若喪考妣,嚎啕大哭。有的精神失常,不識人面;有的悲痛過度,吐血而亡;有的撕碎衣衫,自拔頭髮;有的兩手剜臉,血流如注;有的跌爬翻滾,哭昏於地。勞度叉在路上走了幾天,嫌月光王的頭顱惡臭難聞,便扔在地上,腳踏而去。勞度叉饑渴難忍,求施飯食,人們不但不給還責駡怒斥。勞度叉精疲力盡,氣息奄奄,又聽說毗摩斯那王早已死了,便更加絕望,懊惱羞慚不已。最後心臟開裂,吐血而死。

 

原文:

《賢愚經》卷630 月光王頭施品〉:「月光王頭施品第三十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菴羅樹園中。爾時世尊,告賢者阿難:「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壽一劫,吾四神足極能善修,如來今者當壽幾許?」如是至三:

於時阿難為魔所迷,聞世尊教,默然不對。又告阿難:「汝可起去靜處思惟。」賢者阿難,從坐而起,往至林中。阿難去後,時魔波旬來至佛所,白佛言:「世尊處世教化已久,度人周訖,蒙脫生死,數如恒沙,時年又老,可入涅槃。」於時世尊,取地少土著於爪上,而告魔言:「地土為多,爪上多耶?」魔答佛言:「地土極多,非爪上土。」佛又告言:「所度眾生,如爪上土,餘殘未度,如大地土。」又告魔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於時波旬,聞說是已歡喜而去。爾時阿難,於林中坐,忽然眠睡,夢見大樹普覆虛空,枝葉蓊欝,花果茂盛,一切群萌,靡不蒙賴,其樹功德種種奇妙,不可稱數。旋風卒起,吹激其樹,枝葉壞碎猶如微塵,滅於力士所住之地,一切群生,莫不悲悼。阿難驚覺,怖不自寧,又自思惟:「所夢樹者,殊妙難量,一切天下咸賴其恩,何緣遇風碎壞如是?而今世尊,覆育一切猶如大樹,將無世尊欲般涅槃?」作是念已,甚用戰懼,來至佛所,為佛作禮,而白佛言:「我向所夢如斯之事,將無世尊欲般涅槃?」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吾後三月,當般涅槃。我向問汝:『若有得四神足者能住壽一劫,吾四神足極能善修,如來今日能壽幾何?』如是滿三而汝不對。汝去之後,魔來勸我當取涅槃,吾已許之。」阿難聞此悲慟迷荒,悶惱惘塞不能自持,其諸弟子,展轉相語,各懷悲悼來至佛所。爾時世尊,告於阿難及諸弟子:「一切無常,誰得常存?我為汝等,應作已作,應說已說,汝等但當懃精修集,何為憂慼?無補無行。」

時舍利弗聞于世尊當般涅槃,深懷歎感,因而說曰:「如來涅槃,一何疾耶?世間眼滅,永失恃怙。」又白佛言:「我今不忍見於世尊而取滅度,今欲在前而入涅槃。唯願世尊!當見聽許。」如是至三。世尊告曰:「宜知是時,一切賢聖,皆常寂滅。」時舍利弗,得佛可已,即整衣服長跪膝行,繞佛百匝,來至佛前,以若干偈,讚歎佛已,捉佛兩足敬戴頂上,如是滿三,合掌侍佛,困而言曰:「我今最後,見於世尊。」叉手肅敬却行而去。將沙彌均提,詣羅閱祇,至本生地。到已即勅沙彌均提:「汝往入城,及至聚落,告國王大臣舊故知識諸檀越輩,來共取別。」爾時均提禮師足已,遍行宣告:「我和上舍利弗,今來在此,欲般涅槃,諸欲見者宜可時往。」爾時阿闍世王,及國豪賢檀越四輩,聞均提語,皆懷慘悼異口同音,而說是言:「尊者舍利弗!法之大將,眾生之類之所親仰。今般涅槃,一何疾哉?」各自馳奔,來至其所,前為作禮,問訊已竟,各共白言:「承聞尊者,欲捨身命至于涅槃,我曹等類,失於恃怙。」時舍利弗,告眾人言:「一切無常,生者皆終,三界皆苦,誰得安者?汝等宿慶,生值佛世,經法難聞,人身難得,念懃福業,求度生死。」如是種種,若干方便,廣為諸人,隨病投藥。爾時眾會,聞其所說,有得初果乃至三果,或有出家成阿羅漢者,復有誓心求佛道者,聞說法已,作禮而去。

時舍利弗,於其後夜,正身正意,繫心在前入於初禪,從初禪起入第二禪,從第二禪起,入第三禪,從第三禪起,入第四禪。從第四禪起,入空處定,從空處起,入於識處,從識處起,入不用處,從不用處起,入非有想非無想處,從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而般涅槃。時天帝釋,知舍利弗已取滅度,與多天眾百千眷屬,各齎花香供養之具來至其所,側塞虛空,咸各悲叫,淚如盛雨,普散諸花,積至于膝,復各言曰:「尊者智慧,深若巨海,捷辯應機,音若涌泉,戒定慧具法大將軍,當逐如來廣轉法輪,其取涅槃,何其速哉?」城聚內外,[>]舍利弗已取滅度,悉齎酥油香花供具,馳走悉集,悲哀痛戀不能自勝,各持香花,而用供養。時天帝釋,勅毘首羯磨,合集眾寶,莊嚴高車,安舍利弗在高車上,諸天龍鬼、國王臣民,侍送號咷,至平博地。時天帝釋,勅諸夜叉:「往大海邊,取牛頭栴檀。」夜叉受教,尋取來還,積為大[/],安身在上,酥油以灌,放火耶旬,作禮供養,各自還去。

火滅之後,沙彌均提,收師舍利,盛著鉢中,攝其三衣,擔至佛所,為佛作禮,長跪白佛:「我和上舍利弗,已般涅槃,此是舍利此是衣鉢。」時賢者阿難,聞說是語,悲悼憒悶,益增感切,而白佛言:「今此尊者,法大將軍,已取涅槃,我何憑怙?」佛告之曰:「此舍利弗,雖復滅度,其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如是法身,亦不滅也。又舍利弗!不但今日,不忍見我取般涅槃,而先滅度;過去世時,亦不堪忍見於我死,而先我前死。」賢者阿難,合掌白佛:「不審,世尊!往昔先前取死,其事云何?願為解說。」

佛告阿難:「過去久遠,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國王,名旃陀婆羅脾(晉言月光),統閻浮提八萬四千國,六萬山川,八十億聚落。王有二萬夫人婇女,其第一夫人,名須摩檀(晉言花施);一萬大臣,其第一者,名摩旃陀(晉言大月)。王有五百太子,其最大者太子,名曰尸羅跋陀(晉言戒賢)。王所住城,名跋陀耆婆(晉言賢壽),其城縱廣,四百由旬,金銀琉璃頗梨所成,四邊凡有百二十門,街陌里巷,齊整相當。又其國中,有四行樹,亦金銀琉璃頗梨所成,或金枝銀葉,或銀枝金葉,或琉璃枝頗梨葉,或頗梨枝琉璃葉。有諸寶池,亦金銀琉璃頗梨所成,其池底沙,亦是四寶。其王內宮,周四十里,純以金銀琉璃頗梨。其國豐潤,人民快樂,珍奇異妙,不可稱數。爾時其王,坐於正殿,忽生此念:『夫人處世,尊榮豪貴,天下敬瞻,發言無違,珍妙五欲,應意而至,斯之果報,皆由積德修福所致。譬如農夫由春廣種秋夏豐收,春時復到,若不勤種,秋夏何望?吾今如是由先修福,今獲妙果,今復不種,後亦無望。』作是念已,告諸群臣:『今我欲出珍寶妙藏置諸城門,及著市中,設大檀施,隨其眾生一切所須,盡給與之。』并復告下八萬四千諸小國土:『悉令開藏給施一切。』眾臣曰:『善!敬如王教。』即竪金幢,擊於金鼓,廣布宣令,騰王慈詔,遠近內外,咸令聞知。於時國中,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有乏短者,強弱相扶,雲趨雨集,須衣與衣,須食與食,金銀寶物、隨病醫藥,一切所須,稱意與之。閻浮提內一切臣民,蒙王恩澤,快樂無極,歌頌讚歎,盈於衢路,善名遐宣,流布四方,無不欽仰,慕王恩化。

「於時邊表,有一小國,其王名曰毘摩斯那。聞月光王美稱高大,心懷嫉妬,寢不安席,即自思惟:『月光不除,我名不出。當設方便請諸道士,慕求諸人,用辦斯事。』思惟是已,即勅請喚國內梵志,供設餚饍百味飲食,恭敬奉事,不失其意。經三月已,告諸梵志:『我今有憂,纏綿我心,夙夜反側,何方能釋?汝曹道士,是我所奉,當思方便佐我除雪。』諸婆羅門共白王言:『王有何憂?當見示語。』王即言曰:『彼月光王,名德遠著,四遠承風,但我獨卑陋,無此美稱;情志所願,欲得除之。作何方便能辦此事?』諸婆羅門聞說是語,各自言曰:『彼月光王,慈恩惠澤,潤及一切,悲濟窮厄,如民父母。我等何心從此惡謀?寧自殺身,不能為此。』即各罷散,不顧供養。時毘摩斯那益增愁憒,即出廣募周遍宣令:『誰能為我得月光王頭,共分國半治,以女妻之。』爾時山脇有婆羅門,名曰勞度差,聞王宣令來應王募。王甚歡喜,重語之言:『苟能成辦,不違信誓。若能去者,當以何日?』婆羅門曰:『辦我行道糧食所須,却後七日便當發引。』時婆羅門作呪自護,七日已滿,便來辭王,王給所須,進路而去。

「時月光王國豫有種種變怪興現,地處處裂抴電星落、陰霧晝昏雷電霹靂,諸飛鳥輩於虛空中,悲鳴感切自拔羽翼,虎豹豺狼禽獸之屬,自投自擲跳踉鳴叫。八萬四千諸小國王,皆夢大王金幢卒折、金鼓卒裂。大月大臣,夢提為鬼奪王金冠,各懷愁憂,不能自寧。時城門神,知婆羅門欲乞王頭,亦用憒憒遮不聽入。時婆羅門,繞城門數匝不能得前,首陀會天知月光王,以此頭施,於檀得滿,便於夢中而語王言:『汝誓布施,不逆眾心,乞者在門,無由得前,欲為施主,事所不然。』王覺愕然,即勅大月大臣:『汝往諸門,勅勿遮人。』大月大臣往到城門,時城門神,即自現形白大月言:『有婆羅門從他國來,懷挾惡心欲乞王頭,是以不聽。』大臣答言:『若有此事,是為大災。然王有教,理不得違,當奈之何?』時城門神,便休不遮。大月大臣即自思惟:『若此婆羅門,必乞王頭,當作七寶頭,各五百枚,用貿易之。』即勅令作。時婆羅門徑至殿前,高聲唱言:『我在遐方,聞王功德,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故涉遠來,欲有所得。』王聞歡喜,迎為作禮問訊:『行道不疲極耶?隨汝所願,國城妻子,珍寶車乘,輦輿象馬,七寶奴婢僕使,所有欲得皆當與之。』婆羅門言:『一切外物,雖用布施,福德之報,未為弘廣;身肉布施,其福乃妙。我故遠來,欲得王頭。若不辜逆,當見施與。』王聞是語,踊躍無量。婆羅門言:『若施我頭,何時當與?』王言却後七日當與汝頭。爾時大月大臣,擔七寶頭,來用曉謝,腹拍其前,語婆羅門言:『此王頭者,骨肉血合,不淨之物,何用索此?今持爾所七寶之頭,以用貿易。汝可取之,轉易足得終身之富。』婆羅門言:『我不用此,欲得王頭,合我所志。』時大月大臣,種種諫曉永不迴轉,即時憤感,心裂七分,死於王前。

「於時其王,勅語臣下,乘八千里象,遍告諸國言:『月光王却後七日,當持其頭施婆羅門。若欲來者,速時馳詣。』爾時八萬四千諸王,絡繹而至,咸見大王,腹拍王前,『閻浮提人,賴王恩澤,各得豐樂,歡娛無患。云何一旦為一人故,永捨眾庶,更不矜憐?唯願垂愍!莫以頭施。』一萬大臣,皆身投地,腹拍王前,『唯見哀愍矜恤我等,莫以頭施,永見捐棄。』二萬夫人亦身投地,仰白王言:『莫見忘捨,唯垂陰覆。若以頭施,我等何怙?』五百太子,啼哭王前:『我等孤幼,當何所歸?願見愍念,莫以頭施。長養我等,得及人倫。』於是大王,告諸臣民夫人大子:『計我從本受身已來,涉歷生死由來長久,若在地獄,一日之中,生而輙死,棄身無數,經歷灰河、鐵床、沸屎、火車、炭坑及餘地獄。如是等身,燒刺煮炙,棄而復棄,永無福報。若在畜生,更相食噉,或人所殺,身供眾口,破壞消爛,亦復無數,空棄此身,亦無福報。或墮餓鬼,火從身出,或為飛輪,來截其頭,斷而復生,如是無數,如是殺身,亦無福報。若生人間,諍於財色,瞋目怒盛,共相殺害,或興軍對陣,更相斫截,如是殺身,亦復無數。為貪恚癡,恒殺多身,未曾為福而捨此命。今我此身,種種不淨,會當捐捨,不能得久。捨此危脆穢惡之頭,用貿大利,何得不與?我持此頭,施婆羅門,持是功德,誓求佛道。若成佛道功德滿具,當以方便度汝等苦。今我施心,垂欲成滿,慎莫遮我無上道意。』一切諸王臣民夫人太子,聞王語已,默然無言。

「爾時大王,語婆羅門:『欲取頭者,今正是時。』婆羅門言:『今王臣民大眾圍遶,我獨一身,力勢單弱,不堪此中而斫王頭,欲與我者,當至後園。』爾時大王,告諸小王太子臣民:『汝等若苟愛敬我者,慎勿傷害此婆羅門。』作此語已,共婆羅門入於後園。時婆羅門又語王言:『汝身盛壯力士之力,若遭斫痛,儻復還悔。取汝頭髮,堅繫在樹,爾乃然後,能斫取耳。』時王用語,求一壯樹,枝葉欝茂,堅固欲繫,向樹長跪,以髮繫樹,語婆羅門:『汝斫我頭,墮我手中,然後於我手中取去。今我以頭施汝,持是功德,不求魔梵及天帝釋轉輪聖王三界之樂,用求無上正真之道,誓濟群生,至涅槃樂。』時婆羅門,舉手欲斫,樹神見此,甚大懊惱,『如此之人,云何欲殺?』即以手搏婆羅門耳,其項反向,手脚繚戾,失刀在地,不能動搖。爾時大王即語樹神:『我過去已來,於此樹下,曾以九百九十九頭,以用布施。今施此頭,便當滿千,捨此頭已,檀便滿具。汝莫遮我無上道心。』爾時樹神聞王是語,還使婆羅門平復如故。時婆羅門,便從地起,還更取刀,便斫王頭,頭墮手中。

「爾時天地,六反震動,諸天宮殿,搖動不安,各懷恐怖,怪其所以。尋見菩薩,為一切故,捨頭布施,皆悉來下,感其奇特,悲淚如雨,因共讚言:『月光大王,以頭布施,於檀波羅蜜,今便得滿。』是時音聲,普遍天下。彼毘摩羨王聞此語已,喜踊驚愕,心擗裂死。時婆羅門,擔王頭去,諸王臣民夫人太子,已見王頭自投于地,同聲悲叫,絕而復甦;或有悲結吐血死者,或有愕住無所識者,或自剪拔其頭髮者,或復爴裂其衣裳者,或有兩手爴壞面者,啼哭縱橫,宛轉于地。時婆羅門,嫌王頭臭,即便擲地,脚蹋而去。或復有人,語婆羅門:『汝之酷毒,劇甚乃爾,既不中用,何乃索之?』于時婆羅門,進道而去,人見便責,無給食者,飢餓委悴,困苦極理。道中有人,因問消息,知毘摩羨王,已復命終,失於所望,懊惱憒憒,心裂七分,吐血而死。毘摩[>]王及勞度差,命終皆墮阿鼻泥犁。其餘臣民,思念王恩,感結死者,皆得生天。

「如是阿難!欲知爾時月光王者,今我身是。毘摩[>]王,今波旬是。時勞度差婆羅門者,今調達是。時樹神者,今目連是。時大月大臣者,今舍利弗是。當於爾時,不忍見我死,而先我前死;乃至今日,不忍見我入於涅槃,而先滅度。」

佛說是已,賢者阿難,及諸弟子,聞佛所說,悲喜交集,異口同音,咸共嗟歎,如來功德奇特之行。咸共專修,有得四道果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皆大歡喜,敬戴奉行。」(CBETA, T04, no. 202, p. 387, b5-p. 390, b12)

 

相關公案亦可見於《菩薩本緣經》卷25 月光王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