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一切凡夫雖護身心。猶故生於三種惡覺。三惡覺者。欲覺恚覺。害覺。以貪欲故。即生瞋恚。因瞋恚故。便行損害。夫修行趣道。本為出五欲之泥。翻求利養名聞。如踐蛇虺之地。凡修禪定護念之人。尚被外緣覺觀破壞。何況縱情放逸之人。故知日夜常為煩惱欲火焚燒。覺觀怨賊侵害。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在迦毗羅衛國時,一次進入王城乞食,來到弟弟難陀家中,正好遇到難陀給夫人化妝,用香脂塗抹眉間。難陀聽到佛陀已進入院門,想出去迎見佛陀。夫人孫陀利對阿難說:你快去看佛陀,我額上的化妝還沒有乾,你要很快回來。

難陀很快出門,迎見佛陀,向佛陀致禮後,接過佛陀的食缽,回到家中盛滿了豐盛的食物端給佛陀。佛陀不接食缽。難陀又把食缽端給阿難。阿難也不接受食缽。並對難陀說:你從誰那兒拿到飯缽的,你就還給誰。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雜阿含》裡記載了佛陀開示對段食所當作的一種觀察法,修學佛法者在飲食方面就當保持著「為求脫離險地而納食」,不作沈溺於食物及呆滯於滋味的食蟲。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人啊他叫毗盧見那,他也是個貴族,屬於長者子,那麼平常跟阿難很好,阿難經常也到他家裡去乞食,總是跑過去,總是去。有一天佛就告訴阿難,說「阿難哪!你這個好朋友某人哪,他還有七天的壽命就要死了。」那麼阿難聽了很著急,他那個好朋友就要死了,那怎麼辦?「死了以後怎麼辦啊?」「很難說,就看他怎麼辦,如果像現在這樣的話,他要墮落的,現在呢你可以救他。」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往昔,在室羅筏城,有一名長者,取妻不久就生下了一名孩子。這名童子剛出生不久,父親就離家經商卻死於外地而不得復返,母親在親友的幫忙下辛苦地撫養他長大。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舍衛城有位梵志,博覽群經,為一時泰斗。門生五百,最優秀的弟子名為鴦掘摩(「指鬘」之意。)儀表堂堂而氣宇非凡,神武矯健且聰慧過人。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人作極惡行  悔過轉微薄  日悔無懈息  罪根永已拔」世尊的這句偈頌讓人了解如實懺悔的功德。如同《大般涅槃經》中所說「依照佛的說法,智者有兩類:一類是不造惡業,另一類是造了惡業,懂得懺悔。愚人也有兩類:一類是製造惡業;另一頭是想隱瞞惡業。有人先造惡業,然後在慚愧與懺悔之餘,再也不造惡業了。正像明玉放入濁水裏。竟將濁水澄清一樣;也似雲消霧散,呈現明月一樣,只要懺悔自造的惡業,待罪消滅之後,也能恢復清淨。」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hop.leezen.com.tw/

里仁網購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世間的聖者,對於自己的造業,尚且需要如此謹慎,更何況是修學佛法的人。

易簀指曾子臨終時,因席褥為季孫所賜,自己未嘗為大夫,而使用大夫所用的席褥,不合禮制,所以命人換席,舉扶更換後,反席未安而死。典出禮記˙檀弓上。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四十二章經》:「佛言:『弟子去,離吾數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在吾左側,意在邪,終不得道。其實在行,近而不行,何益萬分耶!』」

修行學佛,如何才是真正的見到佛?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