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深信業果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省思

「勿以善小而不為」,布施的真正價值不在錢財,而在心念。以至誠恭敬的心歡喜布施,就算是微薄的一面明鏡、一枚金錢乃至一瓶水,亦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省思

一捧白石的恭敬供養,具足生生世世的殊勝福德;一念至誠的清淨信心,成就累劫累世的定慧莊嚴。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有些人追求佛法中的神通感應,卻忽略了修行的目的是為從煩惱執著中解脫,本具的清淨智慧得以彰顯,神通妙用自然現前。建立修行的正知見,不斷精進才能引領自己邁向光明圓滿的人生。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詩曰:

「圓音普遍妙揚揮,九十恒沙俱震威;

佛告目連還勝訣,竭誠禮念本師歸。」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梵網經》云:「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人於病苦之時,容易心生憂怖,最需關懷與照顧。當如入行論所說:「乃至眾生疾,尚未療愈前,願為醫與藥,並作看護士!」適時給予幫助,同時在身心兩方面幫助病人,使其脫離病苦得到安樂。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偉大的 宗喀巴大師在《緣起讚》中說:

「若為愚蒙所役使 而與世尊成仇隙 彼於無有自性聲 無法堪忍有何奇

 若於世尊語藏中 受行珍貴緣起法 無法堪忍空性吼 我說此乃為奇有」

 

 師父以《阿底峽尊者傳》裡的這個公案,來引導我們:

「佛法的真正意義是要你解脫,如果不能了解這個特質,一生不能解脫。我們要先對圓滿教法有正確的認識,然後才有機會如理行持。」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舍利弗是以母親的名字而立名。舍利是一種鳥的名字,這種鳥的眼睛特別明亮。舍利弗的母親於女人中最聰明,聰明相在眼。他母親的眼睛就好像舍利鳥的眼睛般明亮,故名舍利。弗,即是兒子的意思。舍利弗即舍利的兒子。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人啊他叫毗盧見那,他也是個貴族,屬於長者子,那麼平常跟阿難很好,阿難經常也到他家裡去乞食,總是跑過去,總是去。有一天佛就告訴阿難,說「阿難哪!你這個好朋友某人哪,他還有七天的壽命就要死了。」那麼阿難聽了很著急,他那個好朋友就要死了,那怎麼辦?「死了以後怎麼辦啊?」「很難說,就看他怎麼辦,如果像現在這樣的話,他要墮落的,現在呢你可以救他。」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往昔,在室羅筏城,有一名長者,取妻不久就生下了一名孩子。這名童子剛出生不久,父親就離家經商卻死於外地而不得復返,母親在親友的幫忙下辛苦地撫養他長大。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舍衛城有位梵志,博覽群經,為一時泰斗。門生五百,最優秀的弟子名為鴦掘摩(「指鬘」之意。)儀表堂堂而氣宇非凡,神武矯健且聰慧過人。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人作極惡行  悔過轉微薄  日悔無懈息  罪根永已拔」世尊的這句偈頌讓人了解如實懺悔的功德。如同《大般涅槃經》中所說「依照佛的說法,智者有兩類:一類是不造惡業,另一類是造了惡業,懂得懺悔。愚人也有兩類:一類是製造惡業;另一頭是想隱瞞惡業。有人先造惡業,然後在慚愧與懺悔之餘,再也不造惡業了。正像明玉放入濁水裏。竟將濁水澄清一樣;也似雲消霧散,呈現明月一樣,只要懺悔自造的惡業,待罪消滅之後,也能恢復清淨。」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世間的聖者,對於自己的造業,尚且需要如此謹慎,更何況是修學佛法的人。

易簀指曾子臨終時,因席褥為季孫所賜,自己未嘗為大夫,而使用大夫所用的席褥,不合禮制,所以命人換席,舉扶更換後,反席未安而死。典出禮記˙檀弓上。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四十二章經》:「佛言:『弟子去,離吾數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在吾左側,意在邪,終不得道。其實在行,近而不行,何益萬分耶!』」

修行學佛,如何才是真正的見到佛?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師父在很多地方都用 佛世的這個公案來教誡我們,要趁現在難得這個暇滿的人身,要如理思惟,作意對治宿世的等流習氣。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猜疑,皆是蓋覆清淨心日的烏雲,當中尤以「睡眠」的需求最難調伏。修行之初須善調身心,常自省察是否放逸而眠。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論》中詳細的引《瑜伽師地論.本地分》及《諦者品》、《十地經》詳述造十黑業的果報。《大方等大集經》中則對於造作十白業的功德有詳細的解說。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