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啊他叫毗盧見那,他也是個貴族,屬於長者子,那麼平常跟阿難很好,阿難經常也到他家裡去乞食,總是跑過去,總是去。有一天佛就告訴阿難,說「阿難哪!你這個好朋友某人哪,他還有七天的壽命就要死了。」那麼阿難聽了很著急,他那個好朋友就要死了,那怎麼辦?「死了以後怎麼辦啊?」「很難說,就看他怎麼辦,如果像現在這樣的話,他要墮落的,現在呢你可以救他。」

  阿難聽見了佛講的,跑得去,跑到他家裡去。平常因為他們都是貴族子弟,他看見阿難是非常歡喜,然後呢就供養他,那一天阿難到了家裡,他也非常歡喜迎接,阿難就是愁眉苦臉,一言不發跑得去在那裡,他就說「阿難哪,我今天很高興看見你,你怎麼愁眉苦臉,你有什麼心事?」阿難還是不開口,連問他幾次都不開口,他心裡面覺得奇怪,「我做了什麼不對,什麼傷害了你,得罪了你啦?┘阿難愁眉苦臉說:「這倒是沒有,不是為了我,是為了你。」「為了我?為了我為什麼這樣?」「佛告訴我,說你的壽命還只有七天啦。」他一聽這個話人是癱掉了,他們都曉得,佛講的話,那絕對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可靠,虛空可以變餘相,佛不說非諦實語,他們都曉得這個。那聽了這個話,怎麼辦啊?求那個阿難。阿難說「你求我我是沒辦法,佛告訴我的,你死以後這個要墮落的,唯一的辦法你出家。」「對啊!好!那既然還有七天,那這樣吧,我實在捨不得,讓我痛痛快快再玩上六天,然後再出家。」要我們想起來真可笑,但是真有這種人。但是這個人也真可愛,因為他曉得佛講的話就這麼確實,好!好!然後他就在六天當中盡情的享受,到了第七天,那反正是明天就要死了,就出家,就這麼出家。那時候因為佛在世,心裡邊也猛,你想假定是我們想到明天要死了,你出了家,你還肯忙別的嗎?當然什麼事情都不要了,那個時候大概他還沒有聽見那個淨土法門,如果聽見淨土法門,他一定往生了。  

  不過他只是說「好!好!好!現在就出了家了,照著規矩就這麼來。」第二天就死了,死了以後,那麼阿難就問佛陀了說「現在他到哪裡去了?」「他現在到四天王天去了。」佛就說這個功德「然後呢四天王天死了以後到忉利天,忉利天死了以後到夜摩天,夜摩天死了以後到兜率天,然後再上去叫化樂天,再他化自在天。」我們曉得我們人間一般不是定福,定福是不動業,這個最高只能生到欲界天,他就這麼一天一夜的持戒功德,然後呢這麼。壽命多長呢?這我們就曉得的,這個四天王天的壽命是人間九百萬年,然後九百萬年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再升上去,升到忉利天,忉利天的壽命是人間三千六百萬年,忉利天完了以後再上去,是夜摩天是人間一億四千四百萬年,這樣的上去,然後呢到了這個第六天完了以後怎麼辦?再下來,那裡去?四天王天,再來七番,七趟,經過這麼長的時候,那個天上的福報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你不要說他化自在天,就最起碼的到這個天,一到人間把最好的東西給你吃,你就覺得像吃大糞一樣,避得遠遠的受不了,這樣!你要什麼有什麼,哪有像我們現在,現在你再好,對不起,再好的東西,就算你有電扇,電扇吹了等一下要風濕,冷氣要風溼,暖氣到你出去的時候還不行,就算什麼都沒了,大小便沒人替代你,沒有一樣東西有這個。他那個天上這樣,沒有一樣東西有這種事情的,也沒病。完了以後,七番完了以後,最後下來了,又跑到人間,那時候跑到人間,有一個佛出世,完了以後,他也是人天當中最富貴,到中年以後,覺得沒有意思,他出家的另外的因緣成熟了,然後呢跑得去見佛,再去出家,證羅漢果。阿難聽了這麼好「佛陀啊!他大概以前還有很多善根吧!」佛陀說:「錯了,你完全錯了,你根本不了解,真正的出家的根本意義。他這樣大的福報,就這麼一天一夜的出家功德,你千萬不要起大邪見,就這麼一天一夜出家的功德。但是他之這一生所以能夠出家,這個倒是的的確確的以前有功德,如果以前沒有殊勝因緣,對不起他絕不可能。」出家的功德這麼大!

 

《佛說出家功德經》卷1:「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羨那(秦言勇軍)。譬如天與諸天女共相娛樂,時此王子與諸婇女在閣上共相娛樂,耽於色欲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以一切智聞彼樂音,告阿難言:「我知此人——貪五欲樂者——不久命終。却後七日,當捨如是眷屬快樂,決定當死。阿難!如此人若當不捨欲樂,不出家者,命終或能墮於地獄。」

爾時阿難頂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爾時王子聞阿難在外,即出奉見,以敬念故,請阿難入坐。坐已,未久,爾時王子起恭敬心,白阿難言:「善哉!好親友來,今正是時。我今見汝,踊躍歡喜。汝字歡喜,汝今當教,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歡喜。」爾時王子如是三請。阿難為欲作大利益,默然無言。

王子又言:「鞞陀呵牟尼大仙,利益一切眾生。有何嫌恨,默然無所說?不見少告!」

時第三師——持佛法藏、利世間者——慘然告言:「汝今善聽!却後七日,汝當命終。汝若於此五欲樂中,不能覺悟,不出家者,命終或當墮地獄中。佛一切智人,正語正說,記汝如是。譬火燒物,終不虛發。汝諦思惟!」

時彼王子聞此語已,甚大憂怖,愁憒不樂,受阿難教:「我當出家,定且聽更六日受樂。第七日中,我辭家眷屬,定必出家。」阿難可之。

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聽之。一日一夜,修持淨戒,即便命終。燒香畢已,尊者阿難與其眷屬,往白佛言:「世尊!此鞞羅羨那比丘,今已命終,神生何處?」

時佛.世尊.天人之師.一切智人,以大梵音,勝出雷鼓迦陵頻伽眾妙音聲,以八種音告阿難言:「此鞞羅羨那比丘,畏於生死、地獄苦故,捨欲出家。一日一夜,持淨戒故,捨此世已,生四天王天,為北方天王毘沙門子,恣心受於五欲快樂。貪受五欲,與諸婇女共相娛樂,壽五百歲。五百歲已,命終轉生三十三天,為帝釋子。具受五欲,極天之樂,天妙婇女,恣意千歲。壽盡,生焰天,為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聲、香、味、觸,快心欲樂。受天二千歲已,命終生於兜率天王子,恣心受於五欲快樂,目視相欲,心自厭足,常談法語,解脫智慧,壽天中壽。滿四千歲已,命終往生自在天上,為天王子,受種種五欲妙樂,於婇女中化應恣意八千歲。八千歲已,命終生他化自在天,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中欲樂,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樂,眾樂之藏。受此樂時,心極迷醉,具足受於諸妙勝樂,萬六千歲。如是受樂,於六欲天,往來七反。此毘羅羨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家,財富珍寶具足。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惡生、老、病、死患故,厭世出家,剃除鬚髮故,身披法服,勤修精進,持四威儀,常行正念,觀於五陰苦、空、無我,解法因緣,成辟支佛,名毘流帝。於是時,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於善根,令諸群生種於三乘解脫因緣。」

爾時阿難叉手,白佛言:「世尊!若當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須,得幾所福?若復有人,毀破他人出家因緣,受何罪報?唯願世尊具盡告示!」

佛告阿難:「汝若具滿於百歲中,問我此事,我以無盡智慧,除飲食時,滿百歲中,廣為汝說此人功德,猶不能盡。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為國王,受天、人樂。若有於此沙門法中使人出家,若復營佐出家因緣,於生死中常受快樂。我滿百歲,說其福德,不可窮盡。是故阿難!汝滿百歲,盡壽問我,我至涅槃,說此功德,亦不能盡。」

佛告阿難:「若復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為劫奪無盡善財福藏,壞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設有欲壞出家因緣者,應善觀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緣此罪業,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餓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惡苦,久乃得脫。若生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於百歲常問是義,我百歲以無盡智說是罪報,亦不可盡。於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終不記此人當有得脫時。所以者何?皆由毀出家故。

「或成就無邊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緣故,受無量罪。由障出家故,於此清淨智慧鏡中,為於解脫諸善法故,若見出家修持淨戒,趣解脫處,破他出家,為作留難;以是因緣故,生便常盲,不見涅槃。由毀出家故,常觀癡等十二因緣,應得解脫;以毀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緣,覆慧眼故,從生至生,常盲無目,不見三界。緣障出家故,出家應見五陰、二十我見,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壞正見故,所生常盲,不見正道。出家應見一切法聚、善法住處,應觀諸佛清淨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緣故,所生常盲,不能覩見佛法身。以因出家應具沙門形貌,及與持戒、清淨福田,種佛道因;破出家故,於善法中斷一切望,由是罪緣,生生常盲。由毀出家故,出家應善觀察,一切身心,皆苦、無常、無我、不淨;破他出家,為作留難,則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見四道、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趣涅槃城。是罪緣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見空、無相、無作清淨善法,向涅槃城。

「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應當成就如是善法,不應破壞善法因緣,獲如是罪。誰毀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門正見因緣者,終不能得見涅槃城,所生常盲。

「若復有人滿百劫中,餘方出家,修持淨戒。若復有人於此閻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須臾,清淨出家。於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若有顛倒,婬姊妹女。不應婬處,強生慳嫉,此中罪報,不可計限。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捨諸惡。若復有人破壞此人出家因緣,不令願滿,是罪因緣增長於前,復倍百劫。」

爾時阿難復白佛言:「世尊!此毘羅羨那所種善根,生尊貴處,當受福樂,為過去世亦有善行?為但齊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爾許福?」

佛告阿難:「汝不應觀過去因緣!於此一日一夜清淨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間之樂。最後人中,生福樂家。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於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

佛告阿難:「我今說喻,汝當善聽!譬四天下,東弗婆提、南閻浮提、西瞿耶尼、北欝單越,滿中阿羅漢,若稻麻叢林。若有一人,滿百歲中,盡心供養此諸羅漢衣服飲食、病瘦醫藥、房舍臥具,乃至涅槃後若起塔廟,種種珍寶、花香、瓔珞、幡蓋、伎樂、懸諸寶鈴、掃灑香水,以諸偈頌,讚歎供養。所得功德,若有人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緣,善男子當應出家,修持淨戒。諸善男子!諸須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應留難出家因緣,應勤方便勸作令成。」

時諸大眾聞佛所說,莫不厭世,出家持戒,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者,有種辟支佛善根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皆大歡喜,頂戴奉行。」(CBETA, T16, no. 707, p. 813, c11-p. 815, a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