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說軌理()

摘自日常師父開示廣論錄音帶第十二卷

說法軌理

大乘教法當中,講法有兩種方式。一是學法的時候,隨分隨力的講;一是證得的時候,圓滿無缺的講。佛陀兩者並行,為什麼學法的時候也要講呢?理由有二,一是為了教學相長,二是為了在因地上種下正因。

如果看了講的條件之後,拿這高標準去衡量別人,那就完全錯了。記住,佛法是用來淨化自己的。了解講說的標準,當自己要去講說時,拿它來衡量自己,如果不夠條件,暫時停下來。絕不能看了書本之後,立即去跟人家講說,那個狀況就像個唱片機器。人家說鸚鵡學語,鸚鵡多少還有點腦筋,唱片可是個木頭啊!如果我們像個木頭,對自他都是損失。

 

不淨說法

說法的利益非常殊勝,如果為了名聞、利養、恭敬而說法,這種染污叫做不淨說法。因為當說法者有所求的時候,是會扭曲佛法的。

 

謗法之障

如果起了一個概念:覺得我是學禪的,他是念佛的,那是老公公老婆婆的事,就應馬上察覺自己錯了,因為這是內心的染污。同樣的,念佛的人也不可以隨便輕毁學禪的,要想我現在能力不夠,只有念佛,等我能力夠時,我也要學禪。否則會種下謗法之障,謗法是要下阿鼻地獄的。

當年無垢友是印度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就因為毁謗世親菩薩、毁謗大乘佛法,馬上墮入阿鼻地獄。所以恭敬非常重要,有幾分恭敬,就能得幾分利益。

 

佛法是藥

佛法是藥,所以講法給別人聽,自己就等於是醫生。做醫生之前先問問自己:我是不是蒙古大夫?是騙人的還是真有本事,如果是真實的醫生,開出來的藥是可以救人的,同樣的,如果是真實的說法者,講出來的佛法是可以救人的。

 

有所求、無所求

我們真的一無所求嗎?可以說一無所求,也可以說有所求。為了自他成佛,這是有所求,而成佛的真正境界是歸無所得,這是無所求。兩者之間在未正確了解之前,不要拿我們的知見去辨別。

有所求就是指我們心裡相應的行相,認得了行相照著去做,就對了。印光大師說:「郷下老農老圃告訴他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可能嗎?」叫凡夫現在無所求,什麼都不管,只管修行,可能嗎?修學佛法的大目標是非常具體、非常實在的,真實受用它那時再捨掉眼前就容易了。

 

轉煩惱為菩提

對於煩惱,大乘佛法並不是教我們斷除而是淨化。例如把貪心轉為追求無上菩提的善法欲。那就像在山坡地上造林、築堤,善巧地把水蓄住了,使本來有害的東西,產生最有用的電力。所謂「轉煩惱為菩提,轉過患為功德。」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佛法高明的地方。

 

教法住世

有沒有佛法靠教法是否住世,教法住世就是把教理真正的內涵,依靠師承傳遞下來。但是假如教法處處皆是,而與修了不相干,那就是如「法相」本是修行最好的指導,但只是去背名相一樣,不了解其真實內涵會其苦無比。

 

慈悲心說法

說法,真正重要的是對聽的人要有慈力,這慈悲是為了他們好,就像父母為了子女一樣。所以修菩提心的方法七因果當中,第一個就是把一切眾生看成父母,講說法也要有這種慈悲心。

 

慈悲不是溺愛

如果不了解慈悲的真正行相,常常會方便出下流,母親是最慈悲的,但是如果母親以溺愛去教育子女,很可能教出孽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