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深信業果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說到安世高大師,可說是中國佛經漢譯的創始人,他是安息國太子,博學多識,信仰佛教。當輪到他登基即位時,卻將王位讓給叔父,出家入佛門修道。安世高大師平時勤修禪定,並游化於西域各國,到了漢桓帝時(西元一四七年)輾轉來到中國洛陽,不久即精通漢語。
  安士高大師所翻譯的經典非常多,例如:「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八大人覺經」、「七處三觀經」、「十二因緣經」及「阿毗曇五法行經」···等。安士高大師除了兩次來到中國償還殺業的果報之外,還有一世來到中國超度前世同修好友的故事,在佛教徒之間更是傳為佳話。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擁有正確的知見觀念,才是開啟智慧和幸福之鑰。經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修行 不在所學的教理多寡,而是要能思惟其義,覺照自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如此智慧日增,煩惱日減,心念逐漸清淨,就能「轉識成智」。亦如般特比丘但解一偈, 依然能得道度人,不但自受用,亦能利益廣大眾生。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師父引《佛說雜譬喻經》中的一段公案,來說明發心的重要。我們做任何事時都要注意自己的發心。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省思:師父引《論語》中有關「宰予晝寢」的事,來說明【若不修此妄矜為智,由輕蔑門,知而故行,是為尤重。】讓我們瞭解「不是你有多少學問,講得多好聽,真的看的,你的行持。」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廣論》談到「密護根門」中「以何防護者」一節,是這麼說的「以何防護者,謂遍護正念及於正念起常委行。其中初者,謂於防護根門諸法,數數修習令不忘失。二者謂於正念,常恆委重而修習之。」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的偈言「如人劍逼身,行持滿缽油,懼溢慮遭殺;護戒當如是。」引佛經中常用的一個喻來說明如何精勤修習正念、防護根門。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天早上,佛陀帶領五百比丘到羅閱只城裏去乞食。路上有一堆破木,從破木中迸出一支尖銳的木槍,約有尺多長,豎立在佛陀面前,佛陀知道這是自己宿世的業緣,不能逃避。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之理絲毫不爽。《法句經》亦云:「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得。」有因必有果,欲一切都能圓滿如意,就要從每個當下的身、口、意三業觀照起。身無善行不做、口無善言不說、意無善念不起。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淨水以上都應該供,清淨的該供,任何情況之下,不限時間,就是依你自己的心,重要的是我們清淨心、恭敬心。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象護前世只是在幾小時中,對泥塑的菩薩坐騎象身做了一些修補與發願,以此換來的果報卻極為廣大——多生多世出身尊貴,生活富裕安樂,相貌莊嚴,並有金象恒時侍衛。由此可見,內業的增長遠遠超過外種的增長。了知此理之後,誰不願在心田之中播下善業種子呢?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省思:這段公案之中,五百農夫所造的業,是出家而不讀誦作意,整日閒聊、懈怠懶惰,虛受信施。但這不是白白享受的,須五百世中日夜耕種來償還。再看耕牛的前世,雖然只是毀壞微小學處,後來卻墮為牛身,受盡辛苦。所以,不要認為隨便造一點惡業無關緊要,這是一種愚癡的想法。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省思:這則公案中的業因果,從因上來看,只是惡罵如來的聲聞衆為「餓鬼」,果報卻是五百世中感受餓鬼之苦。短暫的惡口,竟導致飽受饑餓的漫長劇苦。這種內在因果的增長程度,的確值得我們深自省惕。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省思:學習這則公案,主要是觀察因與果的關係。三藏比丘的業,是以惡口譏諷僧伽處理事情笨如牧牛之法,果報是五百世中作牧牛人。青蛙天子的業,是惡罵比丘發出青蛙的叫聲,果報是五百世中墮為蛙身。二者都是以輕微黑業感得廣大苦果。所以,一句惡語須以五百世受苦來償還,可見業是極為增長廣大的。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俞淨意公遇竈神記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奔公甲的修行》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大家在聽到師父講述「老比丘的公案」時,會有些感覺,為了讓大家能夠更瞭解師父如何精采的闡述這個公案,經過師父的開示,讓我們更瞭解、體會經文所要表達的內涵。謹呈上師父講述的逐字稿供大家參考。如果,在文字上有錯誤或需要改進的地方,請不吝指教。

 老比丘的公案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