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璣集 修信為根本(二)

    編輯室整理

摘自日常師父開示

廣論錄音帶第十八卷

不起見過心

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儘管他有再多的好處,因為不喜歡的力量很強,就看不見它的好處。譬如小孩吃藥,只覺得藥苦得要命,不管對他有多大幫助,就是不想吃。只要強盛的見過心擋在那裡,就得不到好處。

反過來對於我們自己,就算自身有各式各樣的過失,但只要內心生起「我」這種功德,其他什麼缺點都看不見,不要說「我」吧,就是對自己的子女、親人,你覺得那是你的子女,你的親人,有生起這個功德在前,他們有什麼過失你也看不見了。這是很明白的例子,所

以你要努力去修善知識對你的功德。

 

見功德能遮見過心

提婆達多生生世世害佛陀,佛陀有那一世曾經把提婆達多看成是來害他的?佛陀只看見他的功德。佛陀說:「他要來討頭目腦髓,是成就我的布施;他來毀謗,是成就我的忍辱,成就我的持戒,成就我的精進。」眼前我們剛開始先不要從那些惡劣的人去想,由對你有大利益的善知識身上去修觀德心,照次第來一點不難,等到力量增強了,自然而然到最後對提婆達多也照樣擋得住,一樣的把他看成善知識,那你就成佛了。

 

依次第往上跨

修學佛法眼前我們要跨的這一步就是依止善知識,觀見善知識功德,這一步跨到了,心力、認識各方面漸次增強了,最後捨頭目腦髓的時候也只跨一步。因為我們現在沒有這個次第,沒有完整的認識,總覺得佛法遠得不得了,總覺得我是凡夫,所以心裡雖想照著佛法做,卻永遠坐在那裡一動都不動。廣論的真正善巧之處,正是告訴我們佛法的最高的目標,以及眼前下手要走的這一步,能夠一步一步走上去,最後還是跨那一步,就成功了!

 

殊勝依止

阿底峽尊者的老師很多,其中最殊勝的是金洲大師,以他們所論持的實相見,卻是弟子比老師強;阿底峽尊者持的中觀見是究竟的,他的老師金洲大師持唯識見,不如這個學生;但是大乘道的總體次第及菩提心,這是佛法的中心要旨概念,卻是由金洲大師那裡得來,所以阿底峽尊者把金洲大師看成所有老師中最殊勝的。在這個師承的典型例子中,師雖不如弟子,但弟子把他看成尊重當中無以倫比的;現在,如果在依師這個概念上不認識,修學佛法等同戲論,自己害了自己,了解之後,好好的多看、多聽、多思惟、多修習。

 

思惟功德莫觀過

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信」。修習的道理、行持的方法,以及照著行持驗證的情況等,都要依靠善知識,就算他只講簡單的四句偈子,乃至他本身並沒有行持,都應該思惟他的功德,不要看他的過失,就等於像佛一樣策勵我們這樣去做。對這一點,我們心中或許會認為好難,心裡會覺得他沒有行持,他隨便講講我也會,這有什麼稀奇?為什麼我們要恭敬他?

如果我們能夠確立一個目標,我來幹什麼?我來學佛,請問:學佛是要把自己弄好,還是把人家弄好?我要把自己弄好,自己能夠成佛才能幫助別人,若自己都沒力量淨治煩惱,怎麼幫助別人?而淨治煩惱要靠佛法,那怕一個字,一四句偈,對你有用的話,他幫助了你,怎能不感激不恭敬他?

 

隨念深恩

每一個人都需要依靠父母的慈愛撫育長大成人,乃至於高等畜生,小的時候都需要父母帶大,只有下賤的畜生不要父母。請問那些做父母的都是聖人嗎?不是,大部份的父母都是凡夫,甚至很多父母犯了很多錯誤,你會責備他們的錯誤?還是感激他們的恩?這個道理非常明白;會墮落畜生就是因為不知念恩,不知感恩。若從壞的地方去看,增長的完全是惡業,人家對你有這麼大恩,你只看見壞的那一面,世間的事情是這樣,法爾如是。

因果本來如此,你能從好的一方面去看到好的,就得到好的果報;你看不見好的只看見壞的,自然就受苦。對父母要感恩,要增長我們法身慧命的人--善知識更是如此。

 

信敬愛樂

了解依止善知識的好處,如理聽聞得到正確的認識,如法的行持,無明煩惱、邪知、邪見減少,以及我們的惡業、染業減少,佛法真正高明的地方就是指這個因果緣起的法則,因地當中做對了,把我們自以為是的錯誤概念淨除,得到正知正見,進一步行持跟正知見相應,不善損減,所造是善淨之業,將來必然得到圓滿果報。了解這點以後,不論親教師廣博多聞,或者了解很少,智慧的深或淺,持戒或犯戒,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把他看成大師,看成佛,就像我們對佛一樣一心信賴,一心愛樂恭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