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班課程記錄20090428

地點:3樓講座區

壹、              上課時間:98428                

貳、              課程目標: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參、              上課流程:

一.       廣論消文

二.       浴佛法會前行

三.       法師對同學問題釋疑

肆、              課程說明:

一.       廣論消文

(一)   P31~p32L3:第一組維倫、家嘉、奉喜、宛汝消文。

(二)   分享各組討論重點:

1.         柏宏:找到善知識後須全然相信,並不是表面相信。

2.         明達:相信善知識能淨化人心,對學習有幫助。

3.         第二組:信為一切功德母,沒有信心就像焦苗。

4.         第五組:對善知識的信心。

5.         第四組:信為一切功德母。

(三)   守真師姐:

1.           能令離慢是敬本,看不起別人時,慢心會升起,大家須看清楚自己的心裡。如除穢人心,草長得最茂盛的地方是在低下處,謙虛即能夠學得好,隨善知識學習要能除去慢心,信心為一切根本。

2.           「於出家人起凡庸想」的自身例子:有時候會覺得法師是在說安慰別人的話,有一次同事參加佛七的時候,在心得回饋時向法師說:「法師,我也想當小白兔(跟法師學習廣論的聽抄),可否也送我一隻鋼筆?」法師回答:「可。」本來以為法師只是隨口答應而已。突然有一天同事接到電話,邀請她參加聽抄的學習,她偷偷告訴我說她不想去,我是事後才知道這一段,這時候才瞭解法師是會實現自己的諾言而不是說說而已,因而徹底改變自己的想法。

(四)   班長:對於信大家都有依些共同的經驗,當我們生病時會想去看醫生,我們相信醫生能醫好我的病;,以考試為例,每個人都想獲得高分,所以都會由學長那裡拿到考古題,這就是透由觀察而有信心;如善知識說這是加持水能治百病,不相信就是信心不足,對善知識誠心祈求就會生信心,摩尼丸或加持水就會有效。

這部分對善知識的信,是此段所要講的內容,這屬於心法,要去修習的。

(五) 千益:對師長或三寶要有信心,如果善知識說這一顆石頭具有療效,應該如何面對呢?

 班長:這要回溯之前你認定善知識的條件,他是不是你承許要依止的?若是,你才能授其鼻肉,隨他而轉,這是信的部分。

這不能由現象界遽下結論,若不能理解可以對善知識啟白,絕不能觀過,絕對不能僅從外相的是非對錯來評斷,否則就會有「藏地多有修行者,然無獲得殊勝德者」的現象產生。

 

二.       浴佛法會前行:

雪美師姐(詳細內容請參閱浴佛法會前行講義。)

三.       法師對同學問題釋疑:

Q1:前天聽到如得法師開示,關懷別人前須先瞭解自己,為何會有如此次第?

A: 每個人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對境時能夠本能地   解決或轉變,對自己愈清楚,愈能瞭解別人苦樂感受。你遇到什麼,別人就會遇到什麼,實際的例子並不難找。為何你們現在聽我講話,有何意義?除非我遇到的是與你有關係,否則不會有人有興趣,就佛法而言,你我遇到的問題大同小異,差別即在於我的解決方法,這對你有參考價值。

 

Q2:浴佛法會前行講義有看到大魚的公案,為何吃佛的肉身不會造惡業,會際遇愈來愈好?

A(1)一般人然有「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概念,蒙受他人之恩,自然別人講話的時候你就會聽。佛菩薩亦然,佛菩薩有能力智慧善巧,透由佈施引發信任,由信任而幫助他人,進而把他們往上拉。

 (2)故事中並沒有提到感果的部份,善惡同樣都會趕果,吃大魚肉也一定會感果的,只是佛菩薩先攝授你,先感善果,再受惡果時較不苦而已。如同還助學貸款,等你有能力時再慢慢還,就不是問題,所以先鞏固善業後,再面對惡業時,感果較為輕鬆。

(3)好的業先開展,更何況佛陀不會和你計較,待你具足相當條件及了解後,較易於面對惡果。如果吃了處於憎惡狀態眾生的肉,這就麻煩了,須要還而且要加倍的還,還一世不夠,還要還好幾世,在三寶門中犯錯是比在世間造惡業好很多。

 

Q3:修信為根本,再啟信之前要全然相信善知識,該如何呢?

A(1)師父在廣論中提到還未選擇善知識時,先從世間相共點抉擇,由別人介紹,並觀察這群人,簡擇其內涵思想及行為是否符順佛法。就如同樣一件事,三年級程度的人可能會覺得研究生是錯誤的,但容或先保留,不要全然否定。一旦執持過失將看不到功德,佛法上叫「增益」,就是看到的東西(過失)太過渲染了。代表了這種行為的粗淺。

(2) 廣論p32L3「由見此等少有開遮不同之分,即執一切,猶如寒熱徧相違者,是顯自智極粗淺耳。」當別人見解跟我不同而對立吵架,這是極愚劣的。要吵架前要先思考,對自己及諸人都需要觀察,不要為小事動肝火,佛法強調智慧,單有信仰是不夠的。

 

Q4:如何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如法及不如法?

A (1)當你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如法及不如法時,就是不如法。佛法是不靠運氣的,當你不會而用猜的時候,代表你過去也不會所以才會用猜的,如果過去被你猜對了,你就會有印象。但佛法是沒有幸運的,如是因感如是果,須不斷學習及尋找對或錯,且學習需完整,否則你很有可能由如法變為不如法。

(2) 科技進步帶動人類的便利,卻造成環境的破壞,微觀的認知卻忽略了巨觀間之相互影響關係,所以要不斷的學習,不能用片面的認知去決斷。

 

Q5:上次定培時法師開示愛別離苦,如何迅速的脫離愛別離苦?

A(1)需長時慢慢的耐心學習,才會得到迅速的結果。如開刀或飆車等。要想迅速精準,則要腳踏實地的學習。為何而愛?愛什麼?當你瞭解之後就較不痛苦,愛家人、夫妻之愛皆如此。像我之所以愛師父,是因為他指導我有關人生方向的問題,而不是建立在現世或肉身上面,可貴的地方在於精神,這份精神是可以延續多生多世的,並不會離開,雖然會短暫別離,但不至於到無法自拔的地步。

(2)如果你是愛肉體的方式,想要維持美貌,這種愛就註定要痛苦的,因為肉體一定會消逝。問題在「愛的觀點及方式」要對,要愛每一個人,這個前提必須具有智慧。

 

Q6:公司主管要調整工作,將造成我沒有時間陪伴小孩,要如何抉擇呢?

A:可以的話是兩者兼顧,不然的話就是去請教家人,但是須找到提升自己不變的方向和目標,當中雖會遇到很多無法順心滿願的事情,但是對小孩的關愛和照顧是必要的。

 

Q7:可否請法師再教導一次廣論中所提到的睡覺方法?

A: 廣論第51頁後面有教到,如果想知道的話,請同學持續來上課。

 

Q8:母親現在學到下士道,她說人生至此義務已盡,因而萌生出家的念頭,這讓我覺得很困惑?

A: 你不瞭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你不是她,就不知道她有多辛苦,就像你沒吃苦瓜,就不知苦瓜是苦的這般,這是因為你都沒碰過。

 

Q9:我的同學受強迫症所干擾,一個人住因為壓力大而更加嚴重,我該如何幫助他呢?

A: 精神病應該是來自心理的因素,這不是他一個人住的原因,而是關係到他面對壓力的認知。幫助別人,不用一下子就很快速,而是要先瞭解他的苦處,並在信任的基礎下作適當的建言。你需要有相當的經驗,不要一開始的重點就是在改變他,需要適度地緩和壓力而寬鬆,方法要用對,避免產生反效果。

 

四.       行政事項宣導及回向:

(一)     行政事項宣導下週浴佛法會。

(二)        回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