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聽軌理()-依六種想之三

褔智之聲第五十七期

 

善護尸羅

儘管聽聞很多,如果不善護尸羅,這種聽聞不圓滿。尸羅,簡單的說就是戒,戒的意思是調伏、清涼、解脫。如果遇到境界就起煩惱,調伏了嗎?沒有!既然不能調伏,懂了嗎?沒有!如果不懂的話,請問能夠善護嗎?這個是它的真實內意。所以不是聽聞了、受戒了就圓滿了,這只是開始。受了戒以後要去善學學處,一步一步地深入,所以戒不僅是書本上的戒,而是要把自己內在的煩惱調伏,然後在罪業上面得到解脫。

 

聞知無義

聽聞善知識告訴我們最完整的教誡,如果了解以後照著去修,如此必定可以真正得到好處。世間所忙的這些東西都是虛幻的,唯有如實的修法才是實在的、堅固的。但是如果只是了解而不認真去做,行為放逸,仍舊在粗重、暴惡當中,如此聽聞、了解沒有多大意義!

 

愛著言說

現在沒有好好的修行,把時間空空的浪費掉,到死的時候懊悔,這種人真是愚痴凡夫啊!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後悔、苦惱呢?愛著言說失,都在文字上面說空話!就像我們去看戲,台上那些人演得好,我們在下喝采叫好,但是自己沒有分一樣。這個例子說明凡事要自己去做!如果我們只停留在語言文字上面,結果是念了幾年書,修行還在門外,實在可憐!

 

味處於內

甘蔗的皮是沒味道的,真正的味道在裡頭,所以,如果吃甘蔗皮不能嘗到甘蔗的味道。有個笑話,一個沒有到過南方來的人吃甘蔗,吃了以後說甘蔗很好吃,可肉很難吞。甘蔗是吃肉的汁,並沒有要把肉吞下去,把肉吞下去了,當然難吃啊!現在有人更顛倒,不會去吞肉,卻吃甘蔗皮,豈不更笑話?如果不能從所說的語言文字上去深入法義,就像吃甘蔗肉一樣,語言文字裡邊的味道,就是甘蔗皮裡邊的味道,所以千萬要遠離愛著言說,思惟裡邊真正的內涵,不要放逸!

 

發起恭敬

我們對於講說的老師覺得他就是佛,而佛也就是這個老師,這樣想有什麼關係呢?好像跟修行不太密切一樣,其實這是進入佛法真正重要的第一環,不管任何人,要去聽法的話,千萬不要懷著輕慢的心,輕慢的心對我們是最大的損害。說法的老師,是個大善知識,固然不能輕慢,即使是個普通人也不能輕慢,因為說法的人雖然有差別,但是法卻是佛講的,有多少恭敬心,就得到多少好處。

 

隨念世尊是說法師

佛陀的境界最圓滿,所以我們把說法的法師看成佛陀的話,一方面是為了起恭敬心,不會去尋求老師的過失。因為一尋求過失,真正受害的人是尋求的人,而不是老師。另外一方面是使我們的目標加深加廣,不但不會停止在現前的階段,而且會以此為榜樣,步步向上,到究竟圓滿。

 

正法久住

聽聞佛法為什麼要於正法理起久住想呢?因為世間出世間一切好處都靠佛法而來,佛法有兩種功效,一個叫增上生,一個叫決定勝;或者叫眼前增上生、究竟決定勝,世間的利樂叫「增上生」,圓滿的大覺是「決定勝」。佛法久住世間,我們才能享受佛法、推展佛法,不斷增長功德,最後達到圓滿的境地,這個就是報土。這是第一個理由。我們修行,眼前固然要精要一,可是目標要廣大圓滿,廣大圓滿的榜樣是佛,目標是將來希望得到的果,眼前下手的是因,所以佛法久住,不斷地增上最後達到究竟決定勝的結果,這是第二個理由。

 

抉擇自身

不管是聞法或說法,如果講完了、聽完了以後,不用在自己身心上頭,一點都沒有用!所以要真正的抉擇身心而聽聞之,什麼叫抉擇呢?就是明辨法的內容是什麼?在我們身心上面指的是什麼?我們的身心,是跟所說的法相順還是相逆?相順是對的,是好的,應如何去增上?相逆是錯的,是不好的,應如何去淨除?這樣才是聽聞的目標,也是講說的希望。

 

戰勝煩惱

對於自己的煩惱,有了不能忍受的心情,再進一步去修行,力量就大多了。這個煩惱不怕多,就怕看不見。人最可憐的地方是在煩惱中還不知道。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煩惱,了解如何淨除,下定決心戰勝它。奔公甲、鴦崛摩羅都是這方面的典範。所以佛告訴我們不怕壞,怕不肯改,若不肯改,再聰明也一點用場都沒有。

 

當趣正法

我卑鄙的、惡劣的行為,被法鏡一照,清清楚楚地照出來,這才是我該痛恨、該厭惡的地方。六祖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不管是印度,或者是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修道人都一樣,看不見別人的過失,為什麼?看自己的過失都來不及,怎會有時間看別人的過失?自己過失淨除以後,救人都來不及,怎會去數落人家的過失?等到把別人救起來就成佛了,然後生生世世,永遠做救人利人的工作。所以當今我們下腳的第一步,是痛惱成不成材,然後一心一意趣入正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