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叮嚀:《寶炬陀羅尼雲》:「信為前行如母生,守護增長一切德,除疑度脫諸暴流,信能表喻妙樂城。信無濁穢令心淨,能令離慢是敬本,信是最勝財藏足,攝善之本猶如手。」「信」到底會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好處?師父為此舉了一個《雜寶藏經》中的喻,還詳盡的為我們解釋。請大家好好再詳細觀看並且深深思惟其中的要義。

 

女人至誠得道果緣

雜寶藏經卷第九

 

若人求道。要在精誠。精誠相感。能獲道果。如往昔時。有一女人。聰明智慧。深信三寶。常於僧次。請一比丘。就舍供養。時有一老比丘。次到其舍。年老根鈍。素無知曉。時彼女人。齋食已訖。求老比丘為我說法。獨敷一座。閉目靜默。時老比丘。自知愚闇。不知說法。伺其泯眼。棄走還寺。然此女人。至心思惟有為之法。無常苦空不得自在。深心觀察即獲初果。既得果已。求老比丘。欲報其恩。此老比丘。審己無知。棄他走避。倍更慚恥。復棄藏避。而此女人。苦求不已。方自出現。女人於時。具論上來蒙得道果。故齎供養。用報大恩。時老比丘。以慚愧故。深自剋責。即復獲果。是故行者。應當至心。若至心者。所求必獲。

 

 

師父開示

 

有一個女人,那一個女人她非常虔誠的供養這個三寶。佛世的時候那個供養都是請出家人到家裡邊應供。那麼她常常請一個老比丘,那個老比丘確實不懂得什麼,吃的時候是蠻好吃的,吃過了這個開示是講不出來的,但是那個女人對他是非常的恭敬,一再的請。要我們現在的話,你能夠開示都不一定恭敬你,何況你根本的啞羊的一個,要我們看見了;她不,她非常恭敬。那麼在這裡請完以後求他說法,可是因為這個老比丘自己都不懂,他總推三阻四,總是推掉,她是一面恭敬的請,一面老推;他是愈推,她是愈恭敬。有一次以最好的這樣恭敬請來,請來以後,請完了以後又請他說法,他這一下實在是難受得不得了,結果他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句話,不曉得要教他說什麼,結果看見那個女的,在那個地方下面跪在那聽,而那個女的呢,因為她心裡面沒有一點點慢,愈來愈恭敬,總覺得我還有什麼地方沒有做到,她沒有一點點用反方向去想,所以她跪在那裡,頭都不敢抬起來,心裡面一直至誠恭敬的,一方面想自己那裡不對,一方面緣想佛法。

結果那個老比丘看見那個人坐在那裡,那個優婆夷這麼虔誠的跪在那裡,正好趁她看不見,偷偷地、輕輕的座上下來溜掉了,溜掉了以後,這個女居士還沒注意到,她還是至誠恭敬的,只是覺得他為什麼還不講呀?總還有原因,她就是自己想,一再的想想,想的以前世間固然苦,現在求取佛法還是這麼苦,還是毫無意義,愈想愈想跟法深入,越想深入。本來佛告訴我們什麼?苦諦。平常是膚淺的一面,因為她的信心慢慢的清淨了,所以跟煩惱不相應,愈來愈自己淨化了內心,結果,開悟了!證了初果。

她歡喜得不得了,再抬起頭來一看,那個老比丘跑掉了,她感激,然後她就跑到僧團裡面找那個老比丘,她要感謝他。結果那個老比丘根本不曉得這件事情,他逃回來了以後又見不得人,關起來就不願意出去,那個女人跑著去感謝他,他以為是他吃過以後不告而別有什麼問題,她愈找他愈害怕,結果這個女人卻是一定要找到他,結果後來找到了,找到了以後就說那個公案,那個老比丘聽了以後無比的慚愧,發了大慚愧,結果那個老比丘也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