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對諸位比丘說:從前,有一個國家叫無憂國,國王名叫廣慈哀。這個國家裡有一位崇信佛教的居士,名叫摩訶檀,妻子名叫栴陀。他們生了一個兒子,姿容端正,世上無雙。這孩生下來一落地就會說話。他發誓說:「我要佈施天下,救濟人民。凡是孤獨窮困的人,我要救濟保護他們,使他們得到安樂幸福。」

父母因這孩子的誓言,就給他起名叫大意。父母看到這孩子的相貌,不同於一般的凡人,恐怕是天龍神鬼轉世,想請一個相師卜問。大意知道父母的心意後,對父母說:「我是真人,不是天龍神鬼。因為同情憐憫天下貧窮苦難人民,我想救濟保護他們。

大意說過此話後,從此再沒有說過一句話。直到年紀十七歲時,才對父母說:「我想廣行佈施,救濟天下窮苦的人民,使他們得安樂幸福。」

父母心裡想,孩子剛生下時就有過此誓願。於是對大意說:「我們有財產珍寶無數,任你施捨予人,絕不阻擋你。」

大意說:「父母的財產雖然很多,還是不夠我用來施捨的。只有入海採來七寶珍物,才能施捨天下的人民。」

大意多次向父母乞求,父母便同意了他入海求寶的願望。

大意向父母行禮辭別後,帶領隨從乘船遠行。路經一個國家時,這國家中有一位婆羅門長者,家中富有,財產無量。婆羅門長者看到大意公子相貌光豔端正,不比常人,非常喜愛,就對大意說:「我非常器重喜愛你,我有一小女,想許配你為妻子,希望你留在我家裡。」

大意回答:「我辭家入海的目的,是想採集七寶珍物,佈施天下人民。現在不敢相許,等我回來再說吧。」

於是大意繼續前進,在海島上採集了很多七寶珍物,派遣隨從把珍寶運回本國。自己又向深海出發,想尋求更多的奇異珍寶。

大意向深海航行很遠後,忽然看到一棵巨大的樹,高達八十由延,寬廣也在八十由延。大意攀上大樹,遠遠看見一座銀光閃閃的城,宮閣殿舍,全是白銀造的。天女在城中出入,樂伎在自由歌舞。城門上有一巨大的毒蛇,身體繞城三周臥在城外,看到大意後,舉頭怒視。大意心中自思:「人被毒蛇所傷害,都是由於沒慈善行為的原因。」大意靜坐在樹上,定意念佛,不一會兒,毒蛇就低頭臥睡了。大意下樹,想進入此城。守門人便入城稟報國王:「城外有一賢者,要求見大王。」

國王聽說後,親自迎接大意入城。十分高興地對大意說:「希望賢者在我這兒留住三個月,我供給你所需要的一切。」

大意回答:「我要去採集珍寶,在此不能久留。」

國王說:「我可以不理國事,只希望你能在此留住三月。」

大意同意了國王的乞願,就留住了下來。國王供給大意衣服、飲食、床被、歌伎舞女,使大意歡樂享用。剛到九十日完,大意要辭別國王,離城前進。國王派人取來珍異七寶,要贈送給大意。

大意說:「我不喜歡要這麼多的珍異七寶,聽說大王有一顆明月珠,想乞願大王送給我。」

國王說:「我並不吝惜這顆明月珠,只是怕道路艱險,你難以把它隨身帶回。」

大意說:「得到福命的人,是不怕道路艱險的。」

國王說:「這顆寶珠能使方圓二十里地的一切珍寶都能跟隨它,我把它奉獻給你,你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如果以後,你得到了道果,我願做你的弟子,那時對你的供養奉獻一定會超過今日。」

大意接受明月寶珠後,歡歡喜喜地離開白銀城,繼續向前進。向前行了不久,見到一座金城,宮閣殿舍,全是用黃金造成的。城裡有七寶香樹,音樂自然鳴奏。天女待從,比白銀城裡多一倍。城上也有一條巨大的毒蛇,繞城六周臥在城外,看到大意後,便舉頭怒視。大意坐禪定意,心中念佛,不一會兒,毒蛇低頭臥睡。大意要進入此城,守門人入城報告國王,國王立即出城迎接大意。兩人相見,大意講明來意。國王邀請大意在本國留居三個月,對大意進行供養,大意便同意在此地留居一時。國王立即禮遇大意,供給飲食、衣服、舞女、樂伎,讓大意盡情享受。

過了兩個月,大意要辭別國王,繼續前行。國王再次挽留大意,大意不願在此久留,一定要辭別國王,繼續前行。國王又取來珍奇七寶,奉送大意。大意不肯接受,對國王說:「我不喜歡要這麼多的珍奇七寶,聽說大王有一顆明月珍珠,乞願大王能贈送給我。」

國王說:「我並不吝惜這顆珍寶,只害怕道路遙遠而且艱險,你難以隨身把它帶回。」

大意說:「得福之人,何有艱險?」

國王說:「這顆明珠,有使方圓四十里內的珍寶跟隨它的威力。我奉送給賢仁者,希望賢仁者以後得道後,收我為弟子。那時我神力無比,對你的供養奉獻,一定勝過現在。」

大意得到明月珍珠後,歡歡喜喜地離開黃金城,繼續前進。向前行了不久,又看見一座水晶城,宮閣殿舍,全是用水晶石造的。城內有七寶香樹,音樂自然鳴奏。天女侍從,比黃金城裡多一倍。也有一條巨大的毒蛇,繞城九周臥在城外,看見大意後,舉頭怒視。大意又坐禪定意,心中念佛,一會兒毒蛇低頭臥睡。大意要進城去,守門人入城報告國王,國王迎接大意入城,兩人相見,大意說明來意,國王邀請大意在此留住三月。大意同意留住一時,國王一心一意事奉大意,供給大意飲食、衣服、樂伎、舞女,盡情享受娛樂。過了四十天后,大意要辭別國王前行。國王取來很多珍奇七寶,要贈送給大意。大意不肯接受,對國王說:「我用不著這麼多的珍奇七寶,聽說大王有一顆明月珠,乞願大王送給我。」

國王說:「這顆明珠有使方圓六十里內一切珍寶跟隨它的威力,我把它奉獻給賢仁之士。如果賢士以後得道後,希望你收我做你的弟子,那時我將智慧無比,對你的供養奉獻,勝於現在。」

大意得到明月寶珠後,歡歡喜喜地離開水晶城,繼續前行,向前走了不久,又看見一座琉璃城,宮閣殿舍,全是琉璃造的。城內有七寶香樹,音樂自然鳴奏。天女侍從,比水晶城裡的多一倍。也有一條巨大的毒蛇,繞城十二周臥在城外。毒蛇看見大意後,舉頭怒視。大意又坐禪定意,心中念佛。過了不久,毒蛇低頭臥睡。大意想進城去,守門人入城報告國王,國王迎接大意進城。兩人相見,大意說明來意,國王邀請大意在此留住三月,大意同意留住。國王一心一意事奉,供給飲食、衣服、樂伎、舞女,讓大意盡情享受娛樂。過了四十天,大意要辭別國王繼續前行。國王取來很多珍奇七寶,要贈送給大意。大意不肯接受珍寶,對國王說:「我聽說大王有一顆明月寶珠,希望大王送給我。」

國王說:「這顆明珠,有使方圓八十里內一切珍寶跟隨它的威力。我把它奉獻給賢仁之士,希望賢士以後得道後,收我做你的弟子,我將盡心盡意地供養你,一定勝過現在,讓我經常得你教授的智慧。」

大意得到明月寶珠後,歡歡喜喜地離開琉璃城。此時,大意心裡想:「我本來是求寶珠的,現在已如願得到了,應當從此處回國了。」

大意便沿原來的道路要返回本國。路經大海時,海中的龍王得知大意得到了明月寶珠,就一起商議:「我們大海之中雖然有眾多奇珍異寶,但沒有這種奇異的明月珠,我們一定要得到它。」

龍王命令海神前去,奪回這顆明月珠。海神變化成一個人,來到大意面前,問大意:「聽說你得到了奇珍異寶,你能讓我看一下嗎?」

大意取出四顆明月珠,拿在手中,讓海神觀看,海神有意地把大意的手用力一撞,四顆明月珠全部落到海中。

此時,大意心裡自思:「各國王曾對我說過明月珠在路途中很難保住。我好不容易地得到了,今天被這個人奪去,這是不行的。」就對海神說:「我辛勤勞苦,歷經艱險,才求得了這些寶珠,你反而從我手中奪去。今天你要是不把這些寶珠還給我,我就舀幹這海水!」

海神聽後,嗤笑大意:「你的志氣真不小啊!海水深三百六十萬由延,廣闊無際,你有什麼辦法舀幹呢?就好比太陽永不會墮地,大風永不可阻攔。就是太陽可以墮地,大風可以阻攔,大海的水也是永遠不會舀幹的!」

大意笑著對海神說:「我出生以來,世世代代,生生死死,生死累積,白骨積起來高過須彌山,鮮血集起來能把五河四海流滿,現在我還想斷絕生死輪回的根本。你這小小的海水,有什麼舀不乾的!」

又對海神說:「從前供養諸佛時立下的誓願,言行一致,勇敢堅決,所向無難。我要用遷移須彌山、舀乾大海水的意志,討還明月珠。達不到目的,永不甘休!」

大意下定決心,用瓦器舀海水。大意持久精誠的精神,感動了天界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下界,幫助大意舀海水,三分海水已舀完二分。此時,海中龍王諸神震驚害怕了,一起商議說:「今天不還明月珠,是小事情。要是水盡泥出,他就會搗毀我們的宮殿。」

海神馬上拿出很多奇珍異寶送給大意,大意不要。對海神說:「我不需要這些奇珍異寶,只要我的明月寶珠,要是你們不立刻還我,我還是舀海不停,永不甘休!」

海神知道大意意志堅決,不可動搖,深受感動,就拿出明月寶珠還給了大意。

大意討回明月寶珠後,取道回國,路過婆羅門長者家時,娶了婆羅門長者的女兒,夫妻二人一同回到本國。大意用明月寶珠得來的珍寶財物,任意大量佈施,讓本國人民中沒有饑寒窮困病苦者。四方流浪乞討的人們帶著家眷全部歸還故鄉。像這樣廣舍大施多年之後,連天上的飛蛾,地上的爬蟲,無不受到大意佈施的恩澤。後來大意壽終後,升到天界,當了帝釋天主。後來又下凡做飛行皇帝。積累功德,自致成佛,三界齊尊。

佛對諸位比丘說:大意就是我身。那時的居士摩訶檀就是現今我父淨飯王,母親栴陀就是我現今之母摩耶夫人。無憂國王即是迦葉。婆羅門女就是我妻瞿夷。婆羅門女父就是彌勒菩薩。銀城之王是阿難;金城之王是目連;水晶城之王是舍利弗;琉璃城之王是須陀。第四天王助大意抒海者是優陀。奪大意寶珠者是調達。〔注釋〕

七寶:古印度佛經中指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珍珠。

由延:古印度長度單位,相當於15公里。〔附記〕

一、此故事依據《佛說大意經》譯寫。原文詳見《大正藏》第3冊,第446頁。

二、此故事又見如下經典:

(1) 《賢愚經》卷8《大施抒海品》。見《大正藏》第4冊,第404頁。

(2)《六度集經》卷1《普施商主本生》。見《大正藏》第3冊,第4頁。

(3)《生經》卷1《佛說墜珠著海中經》。見《正藏》第3冊,第75頁。

(4)《經律異相》卷9《普施求珠降伏海神以濟窮乏》。見《大正藏》第35冊,第47頁。

(5)《經律異相》卷46《居士子大意求明月珠》。見《大正藏》第53冊,第220頁。

(6) 《佛本行集經》卷3l《昔與魔竟品》。見《大正藏》第3冊,第797頁。故事簡略。

(7)《法苑珠林》卷27《求寶部》。見《大正藏》第53冊,第481頁。

 

《法苑珠林》卷27:「大志經云。昔有國名歡樂。有居士名摩訶檀。妻名旃陀。生一子。姿容端正世間少雙。墮地便語。發誓願言。我當布施濟益貧窮。父母因名大意。至年十七為眾生故發意入海。取明月寶珠以濟眾生。初入海中至白銀城。龍王與明月珠。有二十里寶。前行復至金城。龍王與明月珠。有四十里寶。復前行至水精城。龍王與明月珠。此珠有六十里寶。復前行至瑠璃城。龍王與明月珠。此珠有八十里寶。後得道時願我為弟子。淨意供養過於今日。令長得智慧。大意受珠而去。欲還本國經歷海中。諸海神王因共議言。我海中雖多眾珍名寶無有此珠。便勅海神要處奪取。神化作人與大意相見。問言。聞卿得奇異之物寧可借視。大意舒手示其四珠。海神便搖其手使珠墮水。大意自念。王與我言。此珠難保。我幸得之。今為此子所奪非趣也。即語海神言。我自勤苦經涉險阻得此珠來。汝反奪我今不相還。我當抒盡海水。海神知之。問言。卿志奇高。海深三百三十六萬由延。其高無涯。奈何竭之如日終不墮地。如大風不可攬束。日尚可墮。風尚可攬。大海水不可抒令竭也。大意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後受身生死壞敗。積骨過於須彌山。其血流過五河。尚欲斷之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我昔供養諸佛誓願言。令我志行勇於道決所尚無難。當移須彌山竭大海水。終不退意。便一心以器抒海水。精誠之意四天王來助大意。抒水三分已二。於是海中諸神皆大振怖。共議言。今不還珠者非小故也。水盡泥出壞我宮室。海神於是便出眾寶以與大意。大意不取。但欲得我珠。終不相置。海神知其意盛便出珠還之。大意得珠還其本國。恣意大施。自是以後境界無復飢寒窮乏之者。佛告諸比丘。昔大意者。我身是也。阿難白佛。以何功德致此四珠眾寶隨之。佛言。乃昔維衛佛時。大意當以四寶為佛起塔。供養三尊持齋七日。是時有五百人。同時共起寺。或懸繒燃燈者。或燒香散華者。或供養比丘僧者。或誦經講說者。今皆值佛並悉得度。

故僧祇律云。時海神便作是念。假使百年抒此海水。終不能減毛髮許。感其專精即還其寶。是時海神為婆羅門。而說偈言。

 精勤方便力  志意不休息

 專精之所感  雖失復還得」(CBETA, T53, no. 2122, p. 481, a16-c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