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迦葉佛時代,佛徒遍及世界。 有兄弟二人,都出家做了沙門。二人皆欲成正果。 這兄弟倆平日倒是專心修道,誠心敬佛,只是兩人做法有些不尋常,讓人感到實在未全心全意供佛。

  怎麼回事呢?

  原來,哥哥只一心一意坐禪求道,可是從不佈施。而那個弟弟雖一心一意佈施修福,但又常常破戒,彷弗存心似的。多少年來,二人都是如此。後來,哥哥因為從釋迦出家而得了羅漢道,把弟弟的羡慕得不得了。但是,他又吃不了哥哥的那種苦,便投生到大象群中,成了一頭象。 由於這頭象前世佈施修福,此生頗有善緣,它長得威武雄壯,被國王相中,成了國王的寵物。這頭大象力大無比,能為國王抵抗外敵的入侵,周圍的敵國都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國王便把大象封為"百戶王",並用金銀、珠寶、瓔珞等把它裝飾起來。它想要什麼,國王就給什麼,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可那個修成羅漢的哥哥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他衣衫襤褸,飲食缺乏,饑寒交迫一直在困擾著他。一次,他一連七天未化到緣,餓得腰都直不起來了。萬般無奈,他只好吃一些鹿群吃剩下的東西,才勉強保住了性命。 這位哥哥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去投奔他前世的弟弟--象王,以求吃頓飽飯。 象王正在跟自己的兒女們在一起,大吃美味鮮果。它現在過著如此舒適、奢華的生活,哪里還記得前世的因緣呢? 那象王正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手下的一個象衛士進來報告:"我王,外面有一個沙門要見您。" 宣他進來就是了。"象王根本沒當回事, "父王,他是給您送禮來的吧?"象王的女兒好奇地問。 "難道你不知道嗎?只有人們給沙門吃的東西,哪有他給別人送禮的道理!" 象王的兒子聽了這話,笑著問道:"那麼,您會施捨嗎?" "爸爸的東西都是國王賞賜的,是不能隨便施捨給哪種人的。" 這時,做了羅漢的哥哥走進門來,呆呆地望著象王。

  這前世的兄弟倆,就這樣彼此對視著,半天沒出一句話。

  過了好一會兒,象王才開口問道:"你找我有麼事嗎?" 羅漢見象王高踞在上,對自己神情冷淡,毫無施捨之意,便不顧一切徑直走上前去,抓住大象的兩隻大耳朵,輕身說道:"我與你前世都有罪呢!" 象王聽到這話,頓時覺悟到自己的前世可能與這個沙門有什麼關係。它立即感到非常沮喪,什麼東西也吃不下去了。羅漢見象王沒有一點兒佈施的意思,賭氣轉身走了。 象王身在豪門富貴之中,一貫得意非凡,突然遇到這麼個窮沙門,還和自己前世有緣,讓它打心裏不痛快。 象王的兒女們見一向食欲極好的父王突然間食不甘味,都愁得不得了。可無論它們怎麼勸父,父王總是鬱悶不樂,無奈,象王的兒子只好到國王那裏去求救。國王正在宮中用膳,衛士進來報告說象王的兒子求見。 "就說我正在吃飯,讓他稍候一會兒。"國王說道。 "陛下,它非常焦急,一定要立即見您。" "那就讓它進來吧。" 象王的兒子滿面愁雲的進來報告說:"尊敬的陛下,我父親突然間非常鬱悶,飯都吃不下去了。" "趕快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國王聽說他治國禦敵的得力助手象王吃不下飯去,感到問題重大,著急起來。 "剛才有個穿得破破爛爛的沙門進來,抓著我父親的耳朵說了句話,他就馬上悶悶不樂,飯也不肯吃了。" "那沙門到底說了什麼?"國王有點憤怒地問。 "沒有聽清他說什麼。"象王的兒子喃喃地說。

  國王也不吃飯了,立即傳衛士進來吩咐道:"你馬上帶幾個人跟小象去把那個沙門給我抓來,我要親自審訊他!"

  衛士們跟象王的兒子一起出去了。國王吃罷飯便在宮中等著他們回來。

  不一會,衛士們便將那個窮沙門帶了來。

  "該死的沙門,你知罪嗎?"國王厲聲問。

  "尊敬的陛下,我犯了什麼罪?請您指明。"

  "你跟我的象王說了什麼惡毒的話?"

  "沒有,沒有啊。"

  "那為什麼我的象王吃不下飯去?它要病了,我饒不了你!"

  "噢,是這麼回事。"羅漢把前世因緣和剛才跟象王說過的話都告訴了國王。國王心中也有許多感喟。他對羅漢說:"既然你們前生有此緣,我也就恕你無罪。念你衣食無著,趕快回去忙你的衣食吧。"

羅漢走了。國王又費了一番口舌,才使象王新高興起來,心安理得地過起了自己的舒服日子。

 

《雜譬喻經》卷1:「昔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出家俱為沙門,兄好持戒坐禪,一心求道而不好布施;弟好布施修福而喜破戒。釋迦文出世,其兄值佛出家修道即得羅漢,而獨薄福,常患衣食不充,與諸伴等遊行乞食,常獨不飽而還。其弟生象中,為象多力能却怨敵,為國王所愛,以好金銀珍寶瓔珞,其身封數百戶邑,供給此象隨其所須。時兄比丘者值世大儉,遊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後得少麤食殆得存命。先知此象是前世兄弟,便往詣象前,手捉象耳而語之言:「我與汝俱有罪也。」象便思惟比丘語,即得自識宿命,見前世因緣,象便愁憂不復飲食。象子怖懼便往白王言:「象不復飲食,不知何意?」王問象子:「先有人犯此象不?」象子答王言:「無他異人,唯見一沙門來至象邊,須臾便去耳。」王即遣人四出覓此沙門。有人於林樹間得,便攝此沙門將詣王前,王問沙門言:「至我象邊何所道說?」沙門答王言:「無所多說,我直語象言:『我與汝俱有罪耳。』」時沙門便向王具說前世因緣事,王意便悟,即放此沙門令還所止。」(CBETA, T04, no. 207, p. 523, a7-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