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

最有福報的人,不是福報最多的人,而是最懂得把握修福之人。人天福報終有生滅,而時時刻刻都能「隨喜功德」、「眾善奉行」,時時刻刻都能安住在正念上,便有無盡的承擔力。所謂「無盡眾生無盡事,無畏方為如來子,一肩挑起莫躊躇」,心量擴大了,便永無彈性疲乏的時候。

 

得少為足是自我提升的一大障礙,故<七佛通誡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菩薩於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以此調伏懈怠心、憍慢心,於一切有為法之中「修無修修,行無行行」,真正無功用行,才能以正精進,於一切時都在廣集福慧資糧,自信己性,終至圓成佛道。

 

尸毘王剜眼施鷲緣

蟬聲唧唧……穿梭在蓊蓊鬱鬱的祇樹給孤獨園中,傳遞著解夏自恣、佛歡喜日的到來。隨著世尊在此結夏的眾多比丘,正忙著浣衣、薰缽、染補整裝,突然間,一陣喧嚷劃破林蔭深處的靜謐:「誰想多修點福報、早日成佛呀?快來幫我忙啊!」

 

當大家循聲而至時,發現一個老比丘抱著衣服坐在地上,滿頭大汗地摸索著,只為了讓細線穿過縫衣針的針孔。

 

此時,一個身影安穩地落在他身邊,輕巧地接過他手上的針線。「尸婆,交給我吧!」他聽到不可思議的熟悉音聲,安祥地撫去了所有的驚懼……「世尊?!真的是您嗎?」手上的衣服也被接了過去。「尸婆,能為您做些事,真是我的福報,很感恩您給我機會。」四周的一片嘩然,證明了尸婆的猜測。

 

「福慧兩足尊的導師啊,您於三大阿僧祇劫勤修菩薩道,發廣大慈心,具足六度萬行,煩惱漏盡、功德圓滿,貴為三千大千世界的教主,怎麼還需要為一個老朽之人,做這麼微不足道的事,來求索福報呢?」所有僧眾都好奇地停下腳步。

 

「尸婆,這是我過去生所發的堅固誓願,盡未來際亦將始終如一。」世尊娓娓道出這段因緣……

 

久遠劫以前,波羅奈國非常豐饒安樂,這是因為樂善好施的國王尸毘,總是竭盡所能來滿足人民的一切希求,即使捨頭目腦髓,也在所不惜。如此精誠所至,連天宮也受到撼動。為了試煉尸毘王的願心,帝釋天王決定化身為一隻大鷹,飛到他的面前:

 

「仁慈的王啊,聽說您最喜歡布施,從來不忍拒絕別人,所以我特地前來相求。」

 

尸毘王當下歡喜地允諾:「您需要什麼儘管說,我絕不會慳吝不捨。」

 

大鷹說:「我不為金銀財寶而來,唯求您布施雙眼,作我一頓大餐,您捨得嗎?」

 

聽到大鷹的願望,尸毘王滿心歡喜,毫不猶豫地抽出腰間的寶刀,自剜雙眼,布施給大鷹,絲毫無有畏懼悔恨之意。霎時天地間六種震動,諸天散香花雨歌詠讚歎。大鷹問王:「失去了雙眼,你從此便活在黑暗之中,當真不後悔?」尸毘王十分篤定地說:「請諸天為我證明,若我確實無絲毫退悔之心,當令我的雙眼完好如故!」剎那間,國王的雙眼奇蹟式地復原了,而大鷹也恢復了帝釋天身,讚揚大王不可思議的發心功德:「您如此難捨能捨,將來必受帝釋天或人間轉輪聖王的殊勝福果……」然而尸毘王搖搖頭,說:「天上人間的世俗榮樂,終會生滅,而我希望以此布施功德,回向令我來世得成正覺,度一切眾生了生脫死!」

 

世尊告訴比丘們:「當時的尸毘王即是我,已乘願圓滿正覺;而大鷹便是尸婆老比丘。由於我曾允諾一切樂求悉令滿足,因此能不捨纖毫小善,於積聚福德道上,永無疲厭、永不得少為足。」聽到世尊的開示,眾比丘們都慚愧不已,從此奉行世尊的身教、言教,常行菩薩道,永不退轉。

 

翻譯取自【中台世界】佛典故事 http://www.ctworld.org/sutra_stories/story411-600/story444.htm

 

原文:

《撰集百緣經》卷44 出生菩薩品〉:「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安居欲竟,自恣時到,春秋二時,常來集會,聽佛說法。其中或有浣衣薰鉢打染縫治,如是各各皆有所營。時彼眾中,有一比丘,名曰尸婆,年老目瞑,坐地縫衣,不見絍針,作是唱言:「誰貪福德?為我絍針。」爾時世尊,聞比丘語,尋即往至,捉比丘手,索針欲貫。時老比丘,識佛音聲,白言:「世尊如來!往昔三阿僧祇劫,修大慈悲,滿足六波羅蜜,具菩薩行,斷除結使,功德備足,自致作佛。今者何故猶於我所,求索福德?」佛告比丘:「由我昔來宿習不忘,故於汝所,猶修福德。」

 

時諸比丘聞佛世尊作是語已,即白佛言:「如來往昔,於彼耆舊老比丘所,修何功德?願為解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中,波羅[*]國有王,名曰尸毘,治正國土,人民熾盛豐樂無極。時尸毘王常好惠施,賑給濟乏,於諸財寶頭目髓腦,來有乞者終不悋惜。精誠感應,動天宮殿,不安其所。時天帝釋,作是念言:『我此宮殿,有何因緣,動搖如是?將非我今命欲盡耶?』作是念已尋自觀察,見尸毘王,不惜財寶,有來乞者,皆悉施與,精誠感應,動我宮殿,物不安所。我今當往,試其善心為虛為實?即便化作一大鷲身,飛來詣王,啟白王言:『我聞大王,好喜布施,不逆眾生;我今故來,有所求索,唯願大王!遂我心願。』時王聞已,甚懷歡喜,即答鷲言:『隨汝所求,終不悋惜。』鷲白王言:『我亦不須金銀珍寶及諸財物,唯須王眼以為美饍,願王今者,見賜雙眼。』時尸毘王聞鷲語已,生大歡喜,手執利刀,自剜雙眼,以施彼鷲,不憚苦痛,無有毛髮悔恨之心。爾時天地六種震動,雨諸天花,鷲白王言:『汝今剜眼,用施於我,無悔恨耶?』王答鷲言:『我施汝眼,今者實無悔恨之心。』鷲語王言:『若無悔心,以何為證?』王答鷲言:『今施汝眼,無悔心者,當令我眼還復如故。』作是誓已,時王雙眼,如前無異。鷲復釋身,讚言:『奇哉!未曾有也。汝於今者,能捨難捨,為求釋梵轉輪聖王、世俗榮樂?』王答釋曰:『我今不求釋梵及以轉輪、世俗榮樂,以此施眼善根功德,使我來世得成正覺,度脫眾生。』發是願已,時天帝釋,還詣天宮。」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尸毘王者則我身是,彼時鷲者今老比丘是。由於彼時布施眼目不悋惜故,自致成佛,是故今者,猶於汝上,修於福德,尚無厭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4, no. 200, p. 218, a23-c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