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

《雜寶藏經》中的這個公案,讓我們瞭解持戒所感的威德力,能攝化眾生,自利利他,持戒的功德殊勝。我們更當發願倣效古德,持守淨戒,時時起善念。不僅身行清淨,也使得意念清淨,於事於理都能落實。

 

佛滅度後的七百年,在罽賓國,有一隻惡龍王,名叫阿利那。這隻惡龍經常興風作浪,釀成災害,危害百姓,惱害賢聖。罽賓國的人民,都非常害怕阿利那。

當時,國內有二千位阿羅漢,都想把這隻惡龍驅逐出境。其中的一千位羅漢,以神通力,震動大地。又有五百位,放大光明。而其他的五百位羅漢打坐,入甚深禪定。每一位羅漢都想盡了辦法,用盡了自己的神通力。但是這隻惡龍卻動也不動。

這時,罽賓國來了一位阿羅漢──祇夜多尊者。祇夜多尊者知道了這件事,就來到龍王住的地方,對惡龍三彈指,並說:「龍王!你現在就離開,不要住在這裏。」龍王聽了,二話不說,馬上掉頭就走,一步也不敢停留。

當時,二千位羅漢,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很訝異地問祇夜多尊者:「尊者!你與我都是煩惱漏盡,得到解脫的阿羅漢。但是,我們各盡了自己最大的神力,都不能令阿利那龍,動一隻指頭。而為什麼尊者,你只是三彈指,就令阿利那那隻惡龍,走得遠遠的,乖乖地回到大海。」尊者回答說:「我從凡夫已來,就很努力地持守淨戒,甚至連突吉羅這樣小小的戒律,都能持守得非常清淨,和持守四重波羅夷淨戒一樣。因此,所產生的神力心就與你們不同了。」

 

註:「突吉羅」為梵語,中文的意思為「惡作」。又可稱為「式叉迦羅尼」,中文意思便是「應當學」。許多制戒因為罪重,當有所犯罪業深重,容易察覺並且持守。而突吉羅皆是微細難持之戒,例如威儀不當,雖然罪輕也都是容易犯的過失,常須念茲在茲努力學習,故不列罪名,但言「應當學」。

 

原文

《雜寶藏經》卷7:「羅漢祇夜多驅惡龍入海緣」:

「昔有尊者阿羅漢,字祇夜多,佛時去世,七百年後,出罽賓國。時罽賓國,有一惡龍王,名阿利那,數作災害,惱諸賢聖;國土人民,悉皆患之。時有二千阿羅漢,各盡神力,驅遣此龍,令出國界:其中有百羅漢,以神通動地;又有五百人,放大光明;復有五百人,入禪定經行。諸人各各盡其神力,不能使動。時尊者祇夜多,最後往至到龍池所,三彈指言:「龍!汝今出去,不得此住。」龍即出去,不敢停住。爾時二千羅漢,語尊者言:「我與尊者,俱得漏盡,解脫法身,悉皆平等,而我等各各盡其神力,不能令動。尊者云何,以三彈指,令阿利那龍遠入大海耶?」時尊者答言:「我凡夫已來,受持禁戒,至突吉羅,等心護持,如四重無異,今諸人等,所以不能動此龍者,神力不同,故不能動。」

時尊者祇夜多,與諸弟子,向北天竺,道中見一烏,仰而微笑。弟子白言:「不審尊者何緣微笑?願說其意。」尊者答言:「時至當說。」於是前行,到石室城,既到城門,慘然變色,食時已至,入城乞食,既得食已,還出城門,復慘然變色。諸弟子等,長跪白言:「不審向者何緣微笑?復慘然變色?」

時尊者祇夜多,答諸弟子言:「我於往昔九十一劫,毘婆尸佛入涅槃後,作長者子。爾時求欲出家,父母不聽,而語子言:『我家業事重,汝若出家,誰繼後嗣?吾當為汝取婦,產一子胤,聽汝出家。』即便為娶。既娶婦已,復求出家,父母復言:『若生一息,聽汝出家。』其後不久,生一男兒。兒已能語,復白父母言:『願尊先許聽我出家。』

爾時父母,恐違前言,密教乳母語孫兒言:『汝父若欲出家去時,汝當在門,而捉父言:「既生育我,今欲捨我出家去耶?若欲去者,願父今殺我,然後當去。」』其父即時慘然情變,而語子言:『我今當住,不復更去。』由是之故,流浪生死。

我以道眼,觀察宿命,天上人中,及三惡道,相值甚難!相值甚難!今乃一見。向一烏者,即是彼時孫兒也。我向所以慘然變色者,我於城邊,見餓鬼子,而語我言:『我在此城邊,已七十年,我母為我,入城求食,未曾一得來。我今飢渴,甚大困厄,願尊者入城,見我母者,願為我語:「速看我來。」』時我入城,見餓鬼母,而語之言:『汝兒在外,飢渴甚危,思欲相見。』時餓鬼母,而報之言:『我來入城,七十餘年,我自薄福,加我新產,飢羸無力,雖有膿血涕涶糞穢不淨之食,諸大力者,於先持去,我不能得。最後得一口不淨,欲持出門與子分食,門中復有諸大力鬼,復不聽出。惟願尊者!慈愍將我,使母子相見,食此不淨。』時尊者,即將餓鬼母,得出城門,母子相見,分食不淨。爾時尊者,問此鬼言:『汝於此住,為以幾時?』時鬼答言:『我見此城七返成壞。』」時尊者歎言:「餓鬼壽長,甚為大苦。」

時諸弟子,聞說此語,皆厭患生死,即得道迹。」(CBETA,T04,no.203,p.483,a20-c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