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山的頂上,有個龍池。據說,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總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老人們說:

  當年,健馱邏國有個羅漢,常常到龍池的龍王那兒去做客。羅漢神通廣大,坐在床上,就騰雲駕霧地飛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就躲在床底下,緊緊抓住床腳,跟著師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龍宮裡,小沙彌才出來。

  羅漢師徒兩人到了龍宮,龍王就請他們留下來吃飯。龍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飯來招待羅漢,而拿給小沙彌的卻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飯菜。

  羅漢吃完了甘露飯,坐下來為龍王講經。小沙彌呢,就到廚房間去替師父洗飯缽。飯缽裡有師父吃剩下來的飯粒,噴香噴香的。小沙彌想:怎麼我剛才吃的飯菜一點也不香呢?喔,原來你這個龍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我殺了你,自己來當龍王。

  小沙彌這樣想的時候,龍王已覺得頭裡疼得不得了。等到羅漢講經完畢,龍王就再三道歉,請求原諒。沙彌還是不答應,回到寺院裡以後,就立誓要實現這個願望。

  當天晚上,小沙彌死了,變成一條龍,騰空而起,飛到雪山頂上的龍池裡,和龍王狠狠地打了一場,終於把龍王殺死了,住進龍宮,發號施令,把龍王原先的部屬都收歸自己管轄。

  沙彌還不滿足。他想,龍王不給我吃天上的甘露飯。你師父也是知道的,為啥也不開腔呢?所以,他連師父也怪上了,就刮起狂風來,把連片的樹木連根拔起,想要砸毀師父的寺院。

  這時,迦膩色迦王知道了這件事,就來過問。羅漢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就給沙彌在雪山下專門造一個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來尺高。想給他們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彌不答應,老是呼風喚雨來搗亂,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彌龍毀了六次。

  迦膩色迦王也發火了,心想我堂堂一個國王,連小小的沙彌也制服不了,像話嗎?就點起了大批兵馬,來到雪山下,非要把龍池填平了不可。

  沙彌龍害怕起來,搖身一變,變成個老波羅門,去對國王說:

  「你是個堂堂的國王,所向無敵,至高無上,怎麼無緣無故去和一條龍打起仗來呢,龍不過是一種動物,它力大無窮,騰雲駕霧,上天入地,也不是我們人類的對手。國王今天興師動眾,去跟一條龍打,實在不值得。打贏了)你也講不響;打輸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勸你還是趕快收兵回去吧。」

  迦膩色迦王不聽他的話,堅持要打。

  沙彌龍回到龍池,發起威來,頓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狂風拔起了大樹,沙石像雨滴一般打過去。天昏地暗,國王的軍馬被打得狼狽不堪,四下逃散。

  國王只好去請求如來佛來保護他,說道:

  「我這個國工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今天卻輸在一條龍的手裡,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來,大慈大悲,保佑我打敗惡龍。」

  於是,國王的兩個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來,狂風平息了,雲霧散開時,沙彌龍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龍池。

  國王命令每個軍士挑一擔石頭來,發誓要填平龍池。沙彌龍又變成婆羅門,去對國王說:

  「我就是雪山龍池裡的龍王,被你打敗了,只好來請求饒恕。你要是真的殺了我,我懷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尋找機會報仇的,你看著辦吧。」

  迦膩色迦王就和沙彌龍講和了,跟它訂了誓約,如果以後再犯,就不再饒恕它。

  沙彌龍說:「我是一條龍,龍性發作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請你再把寺院造起來,我一定不摧毀了。你可以常派一個人望著山頂上。如果發現山上湧起了黑雲,就趕緊敲響牛骨頭,我聽到了這聲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於是,迦膩色迦王就在那裡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頂雲氣的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

 

《大唐西域記》卷1

「王城西北二百餘里至大雪山。山頂有池,請雨祈晴,隨求果願。聞諸先志曰:

昔健馱邏國有阿羅漢,常受此池龍王供養。每至中食,以神通力,并坐繩床,凌虛而往。侍者沙彌密於繩床之下,攀援潛隱,而阿羅漢時至便往,至龍宮乃見沙彌,龍王因請留食。龍王以天甘露飯阿羅漢,以人間味而饌沙彌。阿羅漢飯食已訖,便為龍王說諸法要。沙彌如常為師滌器,器有餘粒,駭其香味,即起惡願,恨師忿龍:「願諸福力,於今悉現,斷此龍命,我自為王。」沙彌發是願時,龍王已覺頭痛矣。

羅漢說法誨喻,龍王謝咎責躬;沙彌懷忿,未從誨謝。既還伽藍,至誠發願,福力所致,是夜命終,為大龍王,威猛奮發,遂來入池,殺龍王,居龍宮,有其部屬,總其統命。

以宿願故,興暴風雨,摧拔樹木,欲壞伽藍。時迦膩色迦王怪而發問,其阿羅漢具以白王。王即為龍於雪山下立僧伽藍,建窣堵波,高百餘尺。龍懷宿忿,遂發風雨。王以弘濟為心,龍乘瞋毒作暴,僧伽藍、窣堵波六壞七成。

迦膩色迦王恥功不成,欲填龍池,毀其居室,即興兵眾,至雪山下。時彼龍王深懷震懼,變作老婆羅門,叩王象而諫曰:「大王宿殖善本,多種勝因,得為人王,無思不服。今日何故與龍交爭?夫龍者,畜也,卑下惡類,然有大威,不可力競。乘雲馭風,蹈虛履水,非人力所制,豈王心所怒哉?王今舉國興兵,與一龍鬪,勝則王無伏遠之威,敗則王有非敵之恥。為王計者,宜可歸兵。」

迦膩色迦王未之從也。龍即還池,聲震雷動,暴風拔木,沙石如雨,雲霧晦冥,軍馬驚駭。王乃歸命三寶,請求加護,曰:「宿殖多福,得為人王,威懾強敵,統贍部洲,今為龍畜所屈,誠乃我之薄福也。願諸福力,於今現前。」即於兩肩起大煙焰,龍退風靜,霧卷雲開。王令軍眾人擔一石,用填龍池。

龍王還作婆羅門,重請王曰:「我是彼池龍王,懼威歸命,唯王悲愍,赦其前過。王以含育,覆燾生靈,如何於我獨加惡害?王若殺我,我之與王,俱墮惡道,王有斷命之罪,我懷怨讎之心,業報皎然,善惡明矣。」王遂與龍明設要契,後更有犯,必不相赦。龍曰:「我以惡業,受身為龍,龍性猛惡,不能自持,瞋心或起,當忘所制。王今更立伽藍,不敢摧毀。每遣一人候望山嶺,黑雲若起,急擊揵槌,我聞其聲,惡心當息。」其王於是更修伽藍,建窣堵波,候望雲氣,於今不絕。」(CBETA,T51,no.2087,p.874,b19-p.875,a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