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璣集-總共修法

編輯室整理

摘自日常師父開示

廣論錄音帶第二十四卷

 

加行而後正修

 

有了前行準備,就能正式修行,基礎打好了,走上去也才能立即見效。平常我們造房子也一樣,畫草圖,畫了半天還是紙上作業,但是到工地實際動工,建好基礎,再造上去,樓房馬上就現出來。修行也是同樣的道理,先把每一個次第弄對,基礎做好了,任何時候正式去修,每一秒鐘步步增上,絕不是虛虛浮浮的就是這樣快速,這樣踏實。

 

心不為自所自在

 

無始以來我們流轉生死,一直被識心所主宰,它總是要怎麼辦就怎麼辦,不聽使喚。不該睡覺時,偏想睡覺;該睡覺時,偏又睡不著;知道不該貪,偏又擋不住,要定也定不下來;所以說心不為自所自在,自己做不了主。更嚴重的是「識心」一天到晚跟著煩惱轉,種種惡業過失都從此而來,所以要修這識心,使它能聽從指揮,如所願的緣在善的上頭,感得善的果報。

 

數數修習令心安住

 

所謂修就是持續不斷保護內心所緣的行相。平常我們心裡的行相是與無明煩惱相應,所緣為惡,現在了解了要修改過來,讓它住善所緣。但是無始以來的習性太強,不聽我們招呼,所以要不斷不斷地練習,把心識從惡的所緣拉過來,並保護它,使它安住在善中不動,直到能如我們所希望的要它怎麼辦就怎麼辦,由自己做主。

 

任遇所緣一事無成

 

對於所修的內容要有層次,照著次第來,不是任遇所緣,踫到什麼就修什麼,這樣無法產生效果。想想過去的經驗,想參禪,參起來了嗎?想念佛,念起來了嗎?想懺悔,有效果嗎?你希望念得一心不亂,偏偏一直亂;想觀佛,偏偏觀不起來;說不貪,心裡偏要貪;說不發脾氣,就是忍不住。為什麼?就是因為任遇所緣而修,沒有得到正確次第,所希望達到的「善所緣境」必然辦不到的。

 

莫教善行成過失

       

修行之初若養成「任遇所緣」的惡習,儘管發心是好的,但是一點結果都沒有,一生就這樣空過,終生善行悉成過失。這樣的習氣如果不改過來,不僅影響這一生,也將生生世世繼續下去。想想我們這一生所以能遇見佛法,必然不是這生才碰到的,應該是前生就碰到了,何以宿生未能成就,留到今生還在忙?這是我們應該警恫的地方。

 

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對於所修的整個內涵,質的正確、量的圓滿、次第的依循,事先都要有圓滿的認識,以及明確的決定。譬如要煮飯得用米,若蒸沙煮飯,因為質不對,蒸的量再多,時間再久,也沒有用。「決定」是門大學問,道理聽懂了,內心含含糊糊,根本沒辦法決定。真正重要的關鍵是在修的時候,內心決不動搖,對引發貪心的順境不動搖;引發瞋心的逆境也不動搖。這就叫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那個時候就是你決定了。

 

發猛利誓願

       

        清楚明白所修的內容,決定數量次第,準備要修了。修之前還要發一個「猛利誓願」,讓自己在任何情況下絕不動搖,依決定而修,才談得上一門深入。否則通常是在門外空轉,不得其門而入,門在那裡不知道,卻跑得起勁,或者是原地踏步,生生世世空流轉。為什麼?第一是目標沒弄清楚,其次是目標弄清楚了,內容沒弄清楚,不曉得如何達到目標,所以發願要如所決定,具足正念正知正修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