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嶺頂嚴宗喀巴(三)

悲智雙運廣大著作

一、             前言

我輩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皆深感大師恩重如山,在飽餐妙法甘露味的同時,我們知道大師是在何緣起之下著述廣論的嗎?本期所要及的重點放在大師的廣大著作上面。大師每一部論著包括《金鬘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背後都有殊勝的緣起,在在看出大師慈愛眾生,並以智慧攝受的善巧。

  其次,大師兩位上首弟子-賈曹杰及克主杰,他們是在什麼情形下親近大師的?每人各有不同依師因緣,但相同的是,對師長那份堅定不移的信心。

  本文以大師建造根本道場「甘丹寺」作結,由於環繞在大師身邊的弟子日漸增多,卻無固定講經說法之處,因此弟子及施主請求大師建設寺廟,宗大師雖也有此心,但是善觀緣起,在一次法會中向釋迦世尊祈求,結果得到非常好的徵兆,因此在卓,日窩且興建甘丹寺。大師在此寺院中大開法筵,而使「日窩格魯派」的名聲,遠遠超越於其他宗派之上。

  本文所述之內容範圍,在「至尊宗喀巴大師傳」二三六頁到三一五頁之間。

 

二、著述菩提道次第廣論

辛巳年解夏後,宗大師回到「熱振寺」,為大眾講授《道次第》,並日日在著名的阿底峽尊者歪頭像前至誠祈禱,因而親見自釋迦如來以降,直至南喀堅贊等,一切「噶當派」傳承祖師現身說法。特別是親見阿底峽尊者,以及種敦巴、博多瓦、霞惹瓦等諸師,達一個月之久,獲得許多教導和訓誨。

最後種敦巴、博多瓦以及霞惹瓦三師,化為虹光合入阿底峽尊者身中,尊者之手置於大師頭頂上說:「你當對教法作廣大的事業,利益有情,成就菩提,我願為你的助伴。」說完尊者便消失不見。

 

眾人啟請著菩提道次第

  出現如此稀有瑞相,大譯師交卻伯桑、堪欽‧蘇浦哇和止貢法王等,許多前後藏智者及大人物都在大師座前,再三請求大師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大師想到親見傳承祖師現身的吉祥徵兆,又有眾人勸請,契合內外緣起,因此允如所請。

  壬年,大師四十六歲,開始撰寫適合上、中、下士道之《菩提道次第廣論》。那時,大師將種敦巴所建造的阿底峽歪頭像迎請來安置在枕上,敬獻供品,並作祈禱。漸次造論,由道前基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直到寫完「寂止」(定)的時候,大師心想:「縱然著出『止觀』篇章,對他人恐怕難有饒益」,因此大師便想就此擱筆。

  就在此時,文殊菩薩現身教導:「無論如何,你都得完成『止觀』,眾生將會因此而獲得中品利益。」聽受文殊菩薩教誨之後,大師作猛利的祈禱,據說大師  觀察空性時,所有《般若經》中,二十空性的解釋諸句,字色如銀,宛若書寫一般,浮現於虛空之中。此後,大師便寫完「勝觀」廣述的論著。

  為什麼大師認為「勝觀」的法類,對一般人難有利益?原因是,通達空性,應由無量智理之門作抉擇與領會,不用說一般普通有情,即使是才智超群的人士,除了向上師本尊一心祈禱,修廣大積資懺淨外,並於教授之義,也須對聞、思、修三者作極大的努力。如果只是假裝聽到,或僅憑一些聽聞境界,或以歡樂聯繫之法來探索,根本無法通達空性。

 

文殊現身勸勉完成止觀

  但經文殊菩薩勸勉開示,大師重披發心鎧甲,而徹底完成此著作。以此表明大對於甚深的中觀清淨正見,由聞、思、修三者,以及講說、辯論、著作三門,作出廣大的事業。

  透過大師著作,開顯健全的離邊中觀見,上根諸人能現證此見之義,根器差者,最低限度也能正確知曉。直至今日所播下的空見習氣,其所獲的利益確是難以計算的。正如宗大師《道情歌》中所說:

  「通達無違諸教法,一切經教皆教授,易獲佛之密旨意,罪行險處得守護。

   印藏智士具緣眾,所依教授此最勝,此三士道之次第,智者有誰不歡欣。

   攝盡經論要義心,雖僅講聞此一座,定能攝義應思情。」

 

護法諸神祈求悲心攝受

  就在大師寫作《菩提道次第廣論》時,世間大神、凶暴唐古拉山神,以及巡游神等,許多歡喜善法的前藏地方神齊來向大師虔誠頂禮,說道:「我們是蓮花生及阿底峽的護法居士,現在按你振興教法的願望,幫助你成就諸順緣,因此請你悲心攝受。」故而,大師在迴向時作此偈頌:

  「助成妙道諸順緣,能除違緣人非人,諸佛所贊之正道,願諸生中永不離。」

  之後,大師又應大眾之請寫作《菩薩地戒品廣釋》、《十四根本罪釋》和《事師五十頌解說》,及《密宗道次第廣論》等。

 

三、達瑪仁勤供燈預兆

  四十七歲那年的春天,大師配合經教詳盡地講完《現觀莊嚴論》後,吩咐作一次盛大供養。他人已將燈盞取完,大師的上首弟子達瑪仁勤 (即賈曹杰) 只好從供堂中拿來一個大銅盆,立一大燈炷,注入酥油作為供養。大師見了笑逐顏開,要眾人將其他燈油都倒進大盆中,大眾遵師所囑,將油注入其中,油汁充滿,燈火更明,景像愈美。大師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緣起啊!」

  因為就在此之前,對於大師以前所造的《金鬘論》有不同的見解,(《金鬘論》為大師所著的第一部論,三十二歲動筆,歷時兩年,於三十四歲完成,原名《現觀莊嚴論的廣釋》,簡稱為《嘉言金鬘論》),所以眾弟子請求大師撰寫一釋疏,由此緣起,大師便指示達瑪仁勤:「以後就由你來寫《金鬘論》的釋疏吧!」

  大師著《金鬘論》時,雖然對於所詮釋的義理並無錯謬,但是文句範圍,完全依從西藏前代諸師的主張,故無大師獨特見解。到了後期,大師於顯密經義,已經徹底領會在心,因此,不管是著作或講經,對於句義的關鍵、辯論時承許的界限、修習時所作的抉擇等等,都是經過消釋疑難後,作出的決定,與青年時期所造的《金鬘論》,自然有些不同。因此,弟子眾才會請求大師再寫一部消釋疑難的《現觀莊嚴論釋疏》。

  當時,大師所傳授有關論義的部份,上首弟子達瑪仁勤詳作記錄,所以大師指示由他著作釋疏,實際上便是要將教法托忖於他。而達瑪仁勤也把大師的托付牢記在心,繼後,寫作出足以顯示宗喀巴大師究竟意旨的《現觀莊嚴論解說心要莊嚴論》等卓越諸論著。

 

一切智者達瑪仁勤

  桑桑勒仁巴‧奇麥巴所著《宗喀巴傳金曲論》中說:

  「法王仁達哇亦說,達瑪仁欽最善辯。」

  如前贊所說,賈曹杰善辯的美譽名聲,傳遍前後藏。賴其敏銳、速捷、深刻三種與生俱來的本事,遊歷各大道場間,並依十部大論立宗答辯,博得「十難論師」的名號。

  曾有記載,賈曹杰以教理雄辯,辯倒負有盛名的雅、絨兩師之後,他心高氣傲,想來與至尊宗喀巴辯論。聽說宗大師在「惹宗寺」,他特地前往,並刻意不脫帽就逕入講經院中,當時大師正為大眾說法,見狀,立即從說法座下來,坐到下面。賈曹杰仍然一付傲慢的姿態,戴著帽子登上大師的說法座,坐著聽宗喀巴大師講法。當他耳中聽到,完全是前所未聞的嘉言妙論時,「我慢」高山剎時摧倒,他慌忙地脫下帽子,從座位上下來,坐在弟子叢中。

  之後,他棄了辯論的打算,作了大師的弟子。據說那時他登上大師的法座,正契合後來紹繼宗喀巴大師衣缽的的緣起。

 

四、開演量釋論

大師年屆四十八歲,前往「拉普寺」,為當地許多具有才智的三藏法師傳授《量釋論》。

宗大師在聞、思因明典籍時,從諸論典所開示的教義中,領會到修習大小乘道完整次第。為了教導應化有情,在此階段,大師引據《量釋論》中所說的主要意義理路,貫通道次第論義,並配合修行之法,傳授空前未有的嘉言。

在此之前,西藏的人不認為修行需要因明,與其他論典比起來,因明僅能使人略為提高才智而已。但是透過宗大師的演繹,讓聽聞的法師們生起無比的喜悅,直至今日,具有智慧的人,都認為《量釋論》為開示修行的卓越論典,此皆依賴大師慈悲方能得來。

 

 

法稱論師與《量釋論》

  陳那菩薩造《集量論》,法稱解釋其中論義而成《量釋論》。當初法稱論師寫完《量釋論》後,曾親自作第一品「自比量」的註解,其餘的論著交由弟子「天王惠」來作,據說初次寫完呈閱,法稱論師命將之棄於河中;第二次再寫完呈閱,論師叫他用火燒掉。到了第三次,「天王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在結尾處寫道:

  「大都無因緣,時亦不留故,為習而略攝,作此難義釋。」

  法稱論師看完以後說:「你寫了三次,始終沒有深入探索論中的奧旨,如此僅能算解釋出語句的詞義而已。」說完後,便將「天王惠」的註解存留下來。論師嘆息:「我的這般理論,他人很難無誤地了知。」於是論師在《量釋論》中寫道:

  「多數人士成平庸,無智力故論難知。」

  直到宗喀巴大師以其卓越智力,詳加開顯法稱論師的究竟密意,並且教導大眾,這樣的事業,確與法稱論師再來此世無二無別。

 

五、大師的心子克主杰

大師五十一歲,那年春天來到「色拉寺」作安居修夏,當時克主杰正在前藏作十難論的巡迴辯論,心中早已仰慕大師,於是就帶著仁達哇的介紹信來拜謁大師。就在拜謁大師的前一天晚上,他作了一個奇特的夢。

  克主杰夢見自己迷失在一個烏漆黑的地方,昏昏沈沈繞了好久還找不到出路。這時,東方突然出現一個由千柄寶劍圍繞而成的曼荼羅(壇城),劍柄一一向內,每一劍端有一百個太陽。寶劍曼荼羅的中央,有五彩霓虹的光網,網中現出至尊文殊,身色紅黃,手持劍和經函,以無量珍寶嚴飾。文殊現出童子之相,辮子垂於兩肩,並有珍珠瓔珞莊嚴,極為晶瑩,令人悅意,無與倫比,文殊笑逐顏開前來,最後會入克主杰的身軀之中。當曼荼羅出現時,一切黑暗立即消除,光網亦漸遍滿於十方一切世界。

  第二天拜見大師時,供上無量壽佛像,才一見師面,心中便生起無比的歡喜與信心。克主杰向大師請問許多問題,尤其對於二勝六莊嚴的論著(六莊嚴指的是龍樹、聖天、無著、世親、陳那及法稱六大論師;二勝指的是古印度兩位戒律師,功德光和釋迦光),他說出個人見解,和未能解決的問題,殷重至誠問。

  大師聽完後,問道:「你是如何得到如此的見解,並發現問題癥結的?」

  克主杰回答:「是由聽受廣博的經論,以及向本尊勤修祈禱而得來的。」

  大師對克主杰的回答非常歡喜,並允攝受。那時克主杰也向大師陳述昨晚夢境,大師說:「你能見上師與本尊無二無別,這是非常可貴的,由此可見你是密宗事業的應化有情,與我在至尊文殊前所見的情況相符合。這個夢境,是顯示你將作出極大利益事業的緣起。」

  大師也心有所感地說:「我的這一傳承,是至尊文殊的攝受,而且加持極大。至尊文殊視我為唯一特殊應化有情,而說此密法,但是一般人認為是誇大其詞,反而對一些平凡之法,不顧身命晝夜努力勤修,實在可憫!他們對於顯密全圓道體之次第,以及能宣說此次第的具德相善知識,完全不勤勵修習,卻對無根源可言的脈絡、風息等法,視為秘訣,並寄望靠它們來證得金剛持位,這些人更是可憐!」

  不待克主杰請求,大師即說:「我現在就跟你講說能怖金剛灌頂教法。」說完,大師歡喜地傳授灌頂法。從此以後,克主杰也就不斷地修持能怖金剛。

  克主杰其便承事在宗大師近前,而與賈曹杰並列為兩大上首弟子。後人尊崇宗大師、賈曹杰及克主杰為「父子三尊」。

 

六、明成祖迎請 大師避居

  大師五十二歲時,正在「色拉寺」嚴謹閉關,一天大師突然說:「我們師徒有一些災障,為消除此障難,我將到別的地方靜住數月。」

  眾弟子問:「大師將前往何處?」

  大師回答:「現在講了,就無法消災。」

  某日深夜,宗大師帶著兩位弟子,在他人未察覺的情況下,悄悄到「惹喀乍」嚴格閉關。也就在這段時間,至尊文殊為大師講中觀與唯識宗諸要義,並指示大師,應將諸教義攝集起來作一論述。大師依文殊菩薩指示,而寫出《辨了不了義嘉言心要》。

 

明成祖迎請 使者耍計策

  大師的美譽遍揚,大明永樂帝(明成祖)生起敬信,於永樂六年(公元一四○八年),特派專使攜帶許多供養禮品以及詔書等,前來迎請大師前去漢地。

 

  過去明朝皇帝雖也多次迎請,但都未曾獲大師應允。這次以極大的信心,殷重請大師眷顧漢地,由四位欽差大臣為首,率領數百隨從前來。但是官員們擔心大師不願相見,因此打算以秘密方式突然到訪,直闖大師座前,而作請。

  主意打好之後,他們一路上行跡隱秘,只說這次純粹來作供養而已。通過「彭城」地方,連夜趕路,等到天一亮,大隊人馬便造訪「色拉寺」。大明使者原以為計策得逞,不料,寺方說大師不僅未駐錫此地,而且連大師現在的下落,他們也不知道。

 

至尊巧安排 皆大歡喜

  原來大師早先不告知去處是大有學問,因為若不直說,則成誑語;若直說,又恐徒眾們會心境散亂,所以大師選擇了不告而別。由是應知大師確是具有無礙神通,且具足善巧方便的聖者。

  這下如何是是?大明使者四處打聽,探訪大師下落,最後終於知道大師住在「若喀乍」,急忙趕去求見,起初未獲同意,後來由於藏王扎巴堅贊等人說情,使者也流淚哀求,大師方才應允去「色拉寺」相見。

  大師收下詔書和供養物,也詳細地對大明使者說明,他到漢地的障難大而利益小的原因,同時把寫給永樂皇帝的書信、禮物交給使者。大師的禮物中,包括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像各一尊,以及如來舍利和阿底峽尊者的舍利。

  使者請求,如果大確實不能到內地,無論如何請派一位賢良的弟子前往,大師允如所請,派遣大慈法王釋迦智去漢地。法王到中原後,與大明皇帝情意相契,並在漢地廣泛地宏揚佛法。

 

七、建造根本道場

  早先即有人再三請求大師建設一座寂靜寺廟,西藏各個寺廟、施主也再三請求,願供獻舊寺,並願提供修建新寺所需之財物。但是宗喀巴大師真正的密意,是當依照金剛手菩薩所示的懸記:

  「旺古山之山邊處,准謨山崗正面方,將集僧伽數無量,若問何山文殊徒,領域北康普依怙,開展寺遍十方。」

  大師雖已觀知在卓‧日窩且(即今之三大寺之一,甘丹寺所在地)建寺的機已至,但是為了消除許多眾生的懷疑,使他們不犯歪曲的過失,大師特別在一次「大願法會」中,於釋迦牟尼佛前祈禱,祈求從燈火和夢中指示徵兆。

  大師得到的兆示是「一切之中仍以卓‧日窩且為善」,於是在夢醒之後,大師親臨其地,對地基作加持。

  之後,以達瑪仁勤和阿闍黎持律師兩人為首的許多弟子,都到卓‧日窩且,遵照大師命令,開始興建「甘丹朗巴嘉微林」(意為「具善尊勝州寺」)。附近一帶的施主、及無數僧俗部眾,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年內,便建好以寢室為主的常住房舍七十餘間,並鋪好地基一百餘處。

  大師持戒嚴謹,甘丹寺的常住房舍完全依照戒律而造。觀察地基後,向僧眾請,經僧眾許可,才開始動工;房舍的規格,完全遵照戒上指示,不逾越尺寸。即使是修建工程,大師也當作顯揚佛法的事業來進行,

  興建工程為時兩年,宗大師年屆五十四歲,二月初五,大師為甘丹寺作廣大的開光法事,並講授《道次第》、《密集五次第明燈論》及《阿毗達磨雜集論》和《瑜伽師地論》等許多顯密教法;又講授關於因明的許多難義,以及大師寫作的《密集釋論四天女問集》、《智慧金剛集》兩部的廣釋。

  大師在第二年,又陸續完成《五次第明燈論》、《嘉言大寶藏》,以及《五次地圓座導修》、等著作。

  在這一座殊勝的寺院中,大師恩賜了大乘無量教法,也因此,使甘丹寺建立起顯密全圓教法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