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叮嚀:師父一生的行誼,都顯示出具足善知識德相,以下是幾篇師父的行誼,請同學思考,得遇如此善知識是多麼的難得。

 

善知識十德相-師父行誼(二)

 

三、近寂靜【心在定中發起真實觀察慧學

()兩害相權取其輕(極相違事令無所違,觀待整體緣起)

    師父以前看到很多蟲蟻,因為農藥的關係受到很大的傷害,心裡都非常的不忍,所以希望我們能夠去種無農藥的蔬菜。早期很難種,也沒有這個技術,所以常常會有很多的爭執、討論,記得最有名的是兩個人的故事。甲君,他就是想要嚮應師父的慈心理念,所以就跳進來做農,他就是為了這個理念而來的,所以他很堅持一定不殺、不要再傷害眾生;而乙君是從農業過來的,他也很希望把師父的理念落實下來,但是他是從技術面去考量,所以他覺得要推廣一定要漸次漸次來,所以一些替代品、一些替代農藥的東西是可以用的。而他們兩個常常為這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後來他們都個別去找師父,師父都個別對他們說:「對,對,你講得對,你講得對。」我們就問師父:「為什麼都對呢?」師父說:「從理念來說,我們不要殺,甲君講的對;從推廣來說,我們要漸次漸次做,乙君講的對。」後來師父在一次開示就公開對大家說:「我們要把有機農業推展,一定要有方便、要有善巧、要有次第」。

    所以師父那時候講:「以少殺換多殺,兩害相權取其輕」。那時候我聽了之後,內心是蠻震撼的,因為如果這句話是一個在家人講的,那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一個出家人講這句話,而且還是一個持律的大德講的,那就不簡單啦。因為有人會片面斷章取義來講:「喔,師父說可以殺的」,佛教的精神是不殺的,這基本上完全相違。可是師父敢這麼講,什麼原因呢?因為師父是用菩薩戒來開權、開緣的,因為菩薩戒裡面殺戒有提到:「如果為了饒益一切有情而開殺戒,那是可以的」。

    在『賢愚因緣經』裡面有一個故事,大商主帶著500人去海上尋寶,結果找到很多珠寶,其中有一個人起了惡心,他想把這些人全部殺掉,把這些珠寶佔為已有。而這個大商主有他心通,他知道這個人起了惡心,他想:「他要殺499人,一定會下地獄。所以為了不讓他造這麼大的惡業,寧願我來殺他,我下地獄,不要讓他下地獄。」所以商主就把那個人殺掉了。這個商主因為一種悲心、要救人的心來殺人,所以不但沒有犯戒,反而成就了很多的功德,而這位商主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所以師父講這一句話,是從菩薩戒的角度來去看的,少少的殺取一些眾生,可以挽救更多那些面臨被殺害的眾生,這是利益遠大於弊。何況師父有這種菩提心的攝持,這些被殺的少數的眾生,也會因為師父的這種悲心、願力得救的。

 

()心的自在_不即不離

    從很多小地方可以看到師父執取很輕的,哪怕再重大的問題,問到師父那裡去:「師父啊,這個問題可能要好好想一想」,開了會議還沒有解決。可是一到晚上九點,師父什麼都不管了就睡覺,很快就睡著了,師父很少會為事情煩得睡不著,哪怕再嚴重的問題都不會讓師父睡不著,能夠做到這樣,一定要很自在。放下就放下,等到第二天,一醒來,又繼續想了,問題就是白天想了那麼多,一放掉就可以把它放掉睡著,等到一醒來又繼續去想了。你去想想中間的落差怎麼補,怎麼做到?如果睡覺第二天什麼都想不起來了,那就是什麼?「忘念」。可是師父一醒來還繼續想昨天沒想到的事情,他一睡呢,很快就睡著了,這什麼意思啊?想想看師父的這種般若智慧、善巧。

 

四、言教富【對經論非常通達

    師父為我們說法20餘載,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內容含攝: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大般若經、金光明經、法華經、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神記、死亡九分鐘、利器之輪、射藝中之禪…等。保守資料統計,師父正式說法的時數,超過2,853小時。

 

五、達實性【通達無我的慧,即般若

    般若講的是緣起,性空跟緣起是一體兩面的。師父可以講很多高深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聽的懂,師父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他把《廣論》的內涵融入我們眼前可以吸收的緣起裡,佛法既然講緣起,一定是符順這個世間,讓我們能夠從我們眼前這一步走上去,他講的一些很平常的話語,可是卻是將來我們走道次第很重要的內涵,比如說,代別人著想、緣起見、心靈提昇、簡樸生活、多溝通,類似這樣,聽起來好像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這些是將來通達整個道次第的那步。

    有一位同學參加大專營,感覺氣氛很不錯,可是後來學廣論後,他感覺進來裡面有一點壓力,好像唱卡拉OK是一種罪惡,我覺得這不應該是這種次第來安立的。剛開始進來,大部分的人不會以法為主,你們一定是感覺這邊氣氛還不錯,法師講的東西還有點道理,護持老師很關心,半推半就進來的,我學佛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這樣是很正常的。

    如果一開始就叫你不要這個,不要那個,那也是一種壓力,所以為什麼師父講簡樸生活,因為《廣論》是出家人學的,最低下限是出離心,嚴格來講中士道以上才是真正學佛,如果今天學了佛之後什麼都要放掉,在座大概跑掉一半。可是師父告訴我們,先過簡樸生活,可是你進來會很習慣這種方式,我曾經聽過一位同修說,他剛開始學《廣論》的時候,內心也不很相應,到這裡來時也會有壓力,因為在世間化妝也算是一種禮貌,有一次他塗口紅到這裡來,遇到一個人跟他說,你怎麼塗口紅,當場他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從此之後他就不敢塗口紅,之後他就去地攤買衣服,而且頭髮剪的像廣論頭,這樣才能去學苑,可是你進來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穿著樸素的衣服。

    像我媽媽有一次去鳳山寺參加法會,她進到鳳山寺就感覺她是異類,因為裡面的人都穿的很樸素,後來她第二次來就找最樸素的衣服穿,久而久之,你不知不覺花在外在東西時間愈來愈少,可是如果一群人大家都注重在這上面,你去到那個環境會變得很奇怪;反過來,如果這一群人都是很樸素,你如果穿的很華麗,進來也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師父要叫我們過簡樸生活,如果今天叫你卡拉OK不能唱,電影不能看,你會受不了,可是師父一步一步告訴你要簡樸生活,而且營造一個環境讓你覺得這種生活不會太困難,每一個人都這樣,你就不會覺得很困難,可是你不知不覺花在這上面的時間愈來愈少,你很多注意的焦點不會在這上面,自然而然就放在心靈提昇的內涵,這是將來要趣入出離心的前方便,讓你這一步能走的上去。

 

六、德增上【功德比我們高

    有一次師父生病,請如證和尚開示,可是後來師父說,同學既然來了,就跟同學見見面,師父走出來時,所有人都站起來鼓掌,很多人都掉眼淚,生命就是要這樣,可以利益到很多人,很多人因為你而生命轉彎。這是一種德增上的象徵,讓自己想要跟他一樣。

   

七、善巧說【能夠漸次將道次第很善巧的送入所化者心中

()對境安立的善巧

    鳳山寺的時候,有一次來了一群鳳山寺附近的一所大學的大學教授、博士,十幾個人來踢館、來找師父,我們先派法師去接待。他問很多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我們法師一批一批去跟他們應對。那時候法師也不太喜歡跟他們講話,他們就亂問一些問題,而且鑽牛角尖、抓語病。法師跟他講:「我覺得你們問這些問題啊,都是生活枝末的事情,沒什麼意思。」他就死纏濫打的問:「什麼叫生活的枝末?你說!」法師後來也不太想理睬他們,死纏了兩個小時,他們就離開了。

    過了兩個星期他們又捲土重來,又再來找師父。那我們這一次就想:他們上次來傲慢的很,所以就派另兩位法師去跟他們講「謙卑」的美德這些…上次他們來的時候有一個女的,特別蠻橫、最愛刁難,這次她又來了。我們就跟她講,來來回回講一陣子。侍者就跟師父報告有這件事情,以及上個星期發生的事情。師父聽到之後說:「好,那我下去。」師父來到課堂的時候,我們法師全部站起來,那十幾個博士、教授看到法師站,也勉勉強強、要站不站的這樣站起來。一點都不是那種想要恭敬的態度。師父走到他的主位,正要坐的時候,其中有兩個教授就站起來對師父說:「師父你坐這裡!師父坐這裡、坐這裡!」坐哪裡呢?師父的主位是在中間,他叫師父坐在另外一個旁邊、側面的小位子。這種是不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很明顯地就是來挑釁的。而師父竟然表現出「喔,好…好…好好好」,很慈祥的,笑的…然後就按照他指定的位子坐下來了。當師父坐下來之後,就把那幾個人折服了。因為他們就想:師父很有名氣,到底是真的假的?他覺得師父是不是裝出來的?是真的有修行還是沒有修行?看師父會不會執著?所以他就故意挑一個小位子給師父坐。他看到師父竟然坐下來之後,他覺得師父真的是不執著的人。

    坐下來之後,就開始談話。那十幾個人,其中有一個人就一直問師父一些問題。他用台語問,而師父聽不懂台語,師父就對他說:「如果我們要討論問題,是不是用國語,用我們可以溝通的語言比較好呢?」那對方說:「喔!對對對對」,對完了之後又繼續用台語問,那就靠翻譯。這樣來來回回一個小時多之後,那個最蠻橫的那個女的,她一直都沒有吭聲,這時候就站起來,好像對他們的那夥人說:「哎呀!這位老法師真得很謙卑!他講的每句話,都是一針見血。」就講了一番很讚嘆的話。師父就跟他們繼續談,他們慢慢越來越開心,談了兩個小時,後來他們就離開了,很高興的離開。

    他們離開之後,我們法師就對師父說:「師父他們來踢館,師父您真厲害,把他們踢回去了。」這時候師父說:「我一開始就沒有安立他們來踢館的,我安立他們是來學佛的。所以我對他們的態度跟你們就不一樣,你們就是跟他們對立,我一下子就把他們攝受過來了!」這就是師父的這種謙卑、善巧的地方。其實我到現在還覺得他們是來踢館的!但是因為師父的功夫,他對人的態度,他一開始就不是用對立的態度對待別人。所以,他就把別人融化掉了。

 

()調伏弟子的善巧

    我當侍者時住在師父的隔壁,我們的浴室是緊連在一起的,水管是接在同一個水管的,所以這邊刷牙洗臉的水衝下來那邊都聽得到,因為我必須比師父早起,所以刷牙洗臉的水都會用一個盆子裝,把它塞住,讓水不會往下漏,有一次我三點起床,看到師父已經起床了,所以水漏下去沒關係,因為不會吵到師父,那時我就把水放掉。因為這種事情以前都沒發生過,一定是新上任的侍者,所以師父就找了另一位新上任的侍者,問他今天早上是不是洗熱水,侍者說不是,師父就問我今天是不是洗熱水又用很多水?師父呵責我暖暖習氣。從那個時候我就不敢用熱水洗臉,甚至也不敢用熱水洗澡。這是一種善巧說,巧便的把法意融入所化者心中。

    這是師父要訓練我們一種自制力,既然有心要走這條路,天氣冷一點就受不了,那你來學佛還談不上。師父在教誡弟子時,一般人都會覺得師父在罵人,假設我今天跟一個人吵架,我看到他會卡卡的,餘習還在,可是師父講完之後好像沒發生過這件事情,師父真的想教育弟子而做這樣的示現,因為人生命要轉彎靠的兩個力量,一個是自覺性,一個是強的外境,大部分的人自覺性都不高,都必須依靠強的外境,師父就是一個強的外境,讓你的心能夠轉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