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班課程記錄 20090224

地點:3樓講座區

壹、              上課時間:980224

貳、              上課流程:

一.     禮佛、唱讚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二.     唸開經偈

三.     班長前言

四.     正行

五.     行政事項宣導及回向

參、              下次進度:

肆、              課程說明:

一、  禮佛、唱讚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二、 唸開經偈。

三、 班長前言:

大家的學習已經漸入佳境,不管在廣論的學習或活動上都是如此。有沒有想過,學佛對自己的幫助?佛法是心法,用真誠的心讓心能夠發揮光和熱,和周遭的人可以有更好的互動。

心是第五度空間,是一種能量的展現。心如果變的純淨,就能跟四週溝通、感受四週環境的變化。學習佛法就是讓內心快樂-充滿法喜,內心充滿快樂的感覺。

如實用心,人我之間的互動、做任何事,內心就有動力,如此一來就會讓自己更快樂。師父在《射藝中之禪》的開示中就有談到,世間射箭就是練習技藝,學習佛法教我們用心來射,靠純淨的心來射,心就會有堪能。當我們還在學習的時候,就從日常生活當中紮根,聽聞、講說等都是在練習調整我們的心緒,是一種前行的準備。前行的準備非常重要,在上週的課程當中就已經提到該做那些前行準備。

四、正行:

(一)   「謂先沐浴具足潔淨,著鮮淨服……為利世故而說法,思彼即我安樂具。」

1.       第一組消文。

2.       聆聽師父開示:

「次以舒顏,具足審定義理所有喻因至教,而為宣說。」

  真的講的時候要審定這個義理。現在我們講的這個真正的內涵是什麼?這個很重要。這一點阿底峽尊者傳記一開頭就說明,佛法有沒有,靠什麼?靠教法住世與否,這個教法就是教理所說的真正的內涵。這一點是靠有否師承,有否傳承。我們千萬不可以依自聰辯。

  自己看,以後覺得這個樣、覺得那個樣。如果我們用這種方式的話,那就現在產生了這個流弊,儘管教法處處皆是,但是修行是兩件事情,而這個就是他的問題所在。乃至於說譬如「法相」,本來是修行最好的指導,因為你不得真實的內容,就變得苦苦惱惱,背這個名相,背得其苦無比,差別在這裏。

  這個才是我們講說之前應該確定的。你能夠確定了以後,那麼就是你文詞不美也沒關係。所以他上面告訴我們,那個講法師你不要覺得他的言詞這麼差、不文雅,他只要指出來那個道理,真正的合理合義就好。義理固然沒有錯,還要因喻至教,要幾樣東西;這個理路非常清楚,這個非常清楚的理路,還要用種種比喻,因為佛法是很高深的東西,你要用容易明白的事情做為比喻,讓學的人瞭解你所說的這個前後必然的關係,這道理是這樣,來說明這個聖教,然後運用這個聖教,這樣的去宣說。

3.       雪美師姐:說法時必須要真正瞭解內涵,而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要有傳承,否則容易產生流弊。

4.       班長:

  師父在講法時,除了消文之外,還會講自己的經驗,常常以喻來幫助大家瞭解。真正修行的人是很重視傳承的,會問傳承。師父在到印度向法王請法前,就已經是很有證量的修行人。每日可以唸佛號十萬遍,後來接觸到藏系師長,因此到印度向法王求法,為我們覓得殊勝的廣論。所以,今天我們才可以研讀這麼殊勝的廣論。

  僧團過年時會圍爐,會請父母至寺院中與出家子弟團聚。有一次師父拿龍眼與弟子食用,弟子正要吃時,師父卻瞪大眼睛,問他們以何功德食用,以此善巧示意修行人隨時要保持正念,師父隨時都用心在調教弟子。

  對於初學佛的人,剛開始只要歡歡喜喜來學,未來就會越來越相應。

(二)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者。……返是應說,依無病也。」

1.       第二組消文。

2.       千益:佛陀成佛時,原不想宣說佛法,因佛法太美好,怕眾生因根器不足有所誤解而生謗法重罪,這是因為佛陀的慈悲。世間常常方便出下流,如慈母因溺愛而教出孽子。對人好,也要看對方有沒有希求心。當對方有希求時,對聽到的法會非常歡喜,也會學的比較好。如果個人覺得沒有需要,縱使得到也就覺得不怎樣;如有很想要,甚至於自己偷學會學得更好。

3.       聆聽師父開示:

「謂未啟請不應為說。」

※請參照部落格「未請不應說」一文

4.       守真師姐:師父說的都是切中我們的現行,因為在法人很忙,常常對於法師要來提升,心中提不起歡喜心,反而覺得委委曲曲的。師父以河西獅子的公案,讓我們瞭解古代的大德求法的殷切。這個公案和「未請不應說」有什麼關係?

5.       柏宏:因為河西獅子等得比其他兩個人久,求法的心比較定,師父覺得法比較會傳的下來,因為他學的會比較多、比較好。

6.       守真師姐:師父是以恭敬、仰望的心在求,一心期盼善知識。師父在聽法前先剃頭、洗澡、供養..等是一種恭敬、希求的心,每走一步路,就不會輕飄飄的,感受完全不同。師父提到要對法有感受,學法時要恭敬、專誠。從剛開始「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就有提到相同的概念。

7.       班長:這段話的意涵是表示,法是要希求的,以前的先賢西行求法,「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現在我們學法舒適,應該要感念古聖先賢,才有現在的我們;有時善知識外相雖示現暴惡粗俗,這是源於對法的恭敬,是測試弟子對於求法的決心。如果對於不知其狀,只為其好而教,對方可能聽不進,這點是同於世間。希求、恭敬、專心、誠意,學法的違緣才會淨除。所以前行的意樂非常重要,像咱們班有些人當初可能是父母或家人誘逼而來,如果能夠持續的來,慢慢領納體會,漸漸就會有受用,想來的動機會就會加強。

8.       明達:對於說法軌理的一些感想,上課一段時間後,逐漸會與周邊的人多少說些法,何等境應說不說,就很重要,三摩地經說:對於請法者說法前,應該要先說自己學問不廣博,以示恭敬心,說法何以要如此恭敬,應是說法者易有慢心,所以毗奈耶經說「未請不應說」,說法者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如果顯示自傲,會使人對法產生不敬。將來如有機會說法,應該要按規矩而說,讓人對法有好印象,種下好的因。

9.       班長;跟大家分享一個公案,營隊活動中,師父會要求不喜歡面對群眾的法師外出開示,開示要說很多話,說什麼呢,師父並未提示。結束時,師父對法師教誡:「從第一到最後一句都沒有講到佛法,出家眾應該宣說佛法,雖要善巧說,但不能沒有宗旨」。接下來的第二場,法師因為不知如何說,感覺很苦,只有不斷祈求,想到師父所教做人的道理,就將自己轉型的經驗分享。這次師父很高興地表示說的不錯。很多場合需要有所突破,兼顧講說者、聽法者角度。生活中的困境,如果只是緣自己的角度,就會很辛苦,先對人好,對人關懷,業緣就會改變。

10.   守真:明達的分享中,提到說法的人為何要謙虛,曾聽到師父所說公案,廣論第一頁中有宗喀巴與賈曹傑法照,他們師徒是如何結緣?(※請參照部落格「觀器而後行」一文)說法者不可忽然而說,要有謙虛的心,聽法者應恭敬而聞,不怕狷不怕狂,就怕爛。師父勉勵我們,要當聞法的器,不要覺得自己差或爛,只要專誠恭敬,就可學好。

11.   宗諭分享:感謝班長的關懷,介紹一個好工作,目前在籌備素食早餐店。

12.   班長:一次在八樓用餐遇到宗諭,他正在找工作,鼓勵他用佛法方式找工作,去佛堂發願,祈求給予廚師工作,可以好好學佛,並去定培發願,週二就有相近的工作機會。學習佛法後就要試著去用,工作上不知如何突破或有困難,都可嘗試將法用在工作上,多一份佛菩薩的加持。

(三)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特則今此教授,昔諸尊重殷重尤極。」

1.       第四組消文。

2.       班長:回向很重要,不要成為「三世怨」。師父要告訴我們,聽、講法均有很大的功德,當下應好好回向,就像劉居士夢見一隻豬求救的故事,起源於某一世聽了一座法,沒好好回向,下世轉為大將軍,當大將軍時又造了惡業,感得下一世變成豬,成為三世怨。(※請參照部落格曹翰屠城冥罰世世投豬一文)

3.       雪美師姐:「應以猛利欲心回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對於受用,要以勇猛精進心向現時究竟,現時增上生,一生比一生好。聽經有很大功德,但我們一般回向,都是像考上大學、生意賺錢、升官等,但越有錢,身口意常造作更多貪瞋癡惡業。有錢人不見得快樂,或在某些點出狀況,不圓滿。聽一座法,對其受用,應回向聞法思惟相應的智慧,目的是求無上菩提,回向純淨的、對無限生命有幫助的。

4.       千益:對於如何回向,曾有人向法師詢問,如果回向某某人會不會回向錯誤?只要意念中有想其人,就會回向,回向時,心中要非常清楚,如此一定回向到,心力是可以無限大。

5.       班長:

  個人難免有喜歡的東西或不得不做的工作,可能當中造了不好的業渾然不知,如晶圓廠一流的技術創造生活的便利,但當中要用很多酸清洗,造成污染環境的共業。聽一座法可以有很大的功德,但未學佛時,沒有準則,求家族好、世間好的,而佛法則是希願長遠處,生生更增上,不要墮入三世怨。如何回向很重要,否則墮入惡趣轉世為豬,或回向名聞利養,下一世可能是權貴之人,但是又造了很多惡。

  所以願也有總願、別願之分,總願如離苦得樂、希與成佛、希求具師父功德..,別願則是要求眼前,兼顧當下,如要父母身體好,學佛無障礙

 

    五、行正事項宣導及回向

(一)     請同學填寫自我介紹,以後列印成冊,課堂中傳閱,可增加彼此的互相認識,也可讓法師了解,並知道以後要如何調整學習方向。自我介紹內容最好310日前以電子檔回傳,如果無法也可以在下次課堂中交付。 

(二)     爾後柏陞會為大家拍攝上課照相,以使大家可以有共同回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