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叮嚀:班上近來教唱兩首讚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與「供曼達」,為了進一步讓大家了解讚頌的殊勝意趣內涵,啟發好樂心,特刊載兩篇師長開示以嚮大家。

 

讚頌意趣

九十年十二月

日常師父開示

福智之聲122

 

  學習讚頌,正如孔子所說的:「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興於詩,興些什麼?「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仁本身是以詩來興的,運用的時候則是用禮,表現在一切行為,一切時處,從起心動念開始,最後則成於樂。如果這些東西消失掉了,「仁」就沒有內涵,沒有意義。

  為什麼要學讚頌?原本我們內心當中應該透過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等內涵與法相應。但是單單聽或看,效果不好。以大師教法來說,一個人默默的聽,跟大眾在法會上,哪一種效果好?大師告訴我們在大眾中效果比較好,《廣論》中說:「若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我們的經驗也是如此。當然今天心情很煩,你根本不相應,你來是被迫的,可能大眾會讓你感到更糟糕的情況。這是一個實際狀況。同樣的,現在學這個法,也可以透過講說等等外緣來助長學習的力量。大家對這個概念清不清楚?剛才說的不是用音樂,而是用法會大眾的力量,是不是大家都能感受到?就此而言,除了佛法的聽聞思惟以外,樂本身的旋律最容易感動人心,所以我們要體會法,也可以用樂的旋律,幫助增長法的體驗,如此,樂的價值就呈現出來了。

 

  所以今天這個樂我不用「唱歌」這兩個字,因「唱歌」不是增長法,反而是我們要對治的煩惱--「靡靡之音」。所以今天我們讚頌,內心一定要先跟它相應,這時去唱讚頌,心裡就會產生力量。我這樣簡單的說明,不知道你們能不能了解?能不能體會?假如我們達不到這樣的效應,千萬要注意,不僅樂本身,講話、聽話或任何東西,自然而然不是從這方面增長,就是從那方面增長,讚頌如果不能夠增長法的話,音樂產生的效果就變成耽著,樂本身的內涵不是靡靡之音,但是耽著本身會產生副效果。音樂是非常神聖的,假定耽著,對我們反而是最大的損失,而且,也褻瀆了這個三寶地。我們可以讚頌三寶、讚頌種種功德、讚頌我們顯發的善淨之業。如果你不能相應,隨便哼哼唱唱的話,是不是會變為「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倒不如一個人關起來,或跑到後山去唱個山歌。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我們在憶念大師的「密集嘛」時,因為學了大師的法,對大師有非常深的懷念,這個懷念,到底來自什麼?以你個人的受用,你想到什麼?這都跟觀功念恩相關的。當你受了恩,你對他有很深層的繫念,這是為什麼唱到這裡自然會感動的原因。另外一種感動是使你慾念增長的感動,這就是靡靡之音,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ove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